新闻背景:
一年一度的“双11”大幕又启,与往年相比,今年“双11”的火爆,有过之而无不及。“双11”开始前,几家电商刀光剑影,频频过招;“双11”开启之后,则分别进入了“数钱模式”。阿里巴巴官方的数据显示,零点刚过18秒,交易额即突破1亿元人民币;12分28秒,交易额冲破100亿元。
“双11”的繁荣勾勒出中国消费内需的强劲
在这场全球关注、全民参与的购物狂欢中,交易纪录被毫无悬念地打破,“互联网+”正在以一骑绝尘的速度为中国经济和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不可否认,这是每个家庭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为厂家、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多赢的局面。短短不到8小时,仅天猫一家的交易金额就超过417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去年美国感恩节购物狂欢的线上交易总额。这一天,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了集中展现,其传导效应也必将刺激供给端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从而才能在传播价值方式迎来革命性变化的今天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详细】
网络购物的脉冲式增长,表明社会的商业体系正在深刻演变。电子商务正在取代传统商务,成为主要的消费端口。这种商业形态的变革,不仅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驱动力,还拨快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的时间表,为中国制造拓展了一片新的蓝海。基于显著的商业利益,这种变革还将带动一系列“互联网+”的变革,改变物流、支付手段、网络基础到制造业产业的形态重塑。这一切都是中国经济应该适应并主动打造的新常态。【详细】
销售数据的不断拉升,不代表商业模式完美无缺
关于“双11”,市场上一直存在“透支说”,先是“一天顶一月”,然后“热闹一天冷清一月”。目前“双11”的繁荣,基本上还是靠降价拼出来的。无论这一天是真便宜还是假便宜,总之让消费者觉得占了便宜。这种销售模式,与传统商业“大甩卖”有何本质区别?【详细】
“双11”开战前,不同商家就已结成联盟,制造话题,相互攻讦;“双11”购物狂欢缺少创新,低价销售仍是唯一手段;即使降价,消费者也需辨别真伪:媒体跟踪的125款商品表明真正降价的不足6成;而商品的真伪更是多年痼疾,每年“双11”后,消费者投诉量就会急剧上升。
“双11”靓丽的商业业绩,并没有如实反映出新经济的真实内涵。如果全行业库存消化到一定程度,如果消费者适应了新交易方式,创造“双11”奇迹的基础就将消失。因此,看到繁荣之后的冷寂,比沉迷于当下的繁荣更有价值。避免“双11”最终被自己束缚,强化消费者主权,不陷入恶性竞争,不以实体财富转移到电子平台为傲,努力融合新旧经济才是正途。如此,新经济才能创造出真正奇迹。【详细】
微言大义:
@曰批打赊账:拿快递的感觉就像跟失散多年的亲生骨肉重逢,但常常拆开之后发现孩子长得像隔壁老王。
@东京de雨漫巴黎:我败了三千,未来一个月吃土。
@覃楚周: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马云成功的背后有千千万万个败家娘们。
@半妖少年:贡献了一颗操碎了的心。
@夏天的雪v:一群傻子成就了一个疯子。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走过“七年之痒”的“双11”已不仅仅是一场购物狂欢节,不断刷新的销售额已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新加入的娱乐、节日因素使它更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以后还有什么新玩法不得而知,但依靠低价拼销售额或许仅仅是陪衬。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