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走低的趋势,但整体国际竞争力小幅提升。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自身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其一,关于“隐形冠军”与细分市场。事实上,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极具发展活力的行业“隐形冠军”。这些“隐形冠军”一般只生产单一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例如,一家生产连接件产品的小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母等,却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300家销售网点。诸如此类的小企业在德国至少有1200家,并且这些小企业不但技术精良,而且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也较强,因而长期在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导的地位。细分行业的工艺和技术非常复杂。拿缝制设备行业来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制造出4000转至多4500转水平的设备;只有德国的高档机才能达到5000转的水平。虽然只有500转的差距,但整个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二,关于创新传统与创新聚集。德国作为欧盟的创新领导者,在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目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仪器设备、复合材料等领域,其技术创新均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企业不仅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而且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例如西门子公司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出资,为中小企业搭建研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拓展研发资金的申请渠道。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整体研发业态,而且给大企业提供了一条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多更好创新技术的有效途径。德国大力推进创新聚集带建设。创新聚集带提供了纵横交错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降低了进入门槛,还连接着实验室和市场,溢出效应非常明显。德国四大研究所在88个创新聚集带设立了240家分支机构,有6.6万名研究员供职。
其三,关于高品质、高标准与多元化发展。德国企业普遍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这为德国品牌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德国企业正是依靠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完备的监督体系,将“品质”打造成“德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德国制造”也是对精准和品质最好的诠释。德国企业同样进行着有限相关多元化发展。比如冶炼和能源企业拥有丰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经验,他们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环保产业,逐步培育出有竞争优势的环保产业链。钢铁企业从钢铁生产这样一个单一的业务领域拓展到机械工程、零部件加工甚至汽车、轮船、航空工业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总结起来,德国政府从技术创新、教育体制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多个方面支持制造业快速发展,其成功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为技术创新提供完善的市场制度框架。在德国的创新体系中,政府的第一任务是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这包括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德国不但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而且知识产权法律执行机制严格高效。德国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视作推动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将维护市场秩序视作政府的主要责任,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反对限制竞争法》等法律,禁止大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禁止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权益和平等竞争的市场地位。这些法律和其它相关法律一起构成系统、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公平竞争法律体系。
第二,致力于建设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德国政府在大力支持基础性研究的同时,还致力于建设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以德国联邦政府为主导,建立了德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技术转移中心不仅是全国性的技术交易平台,还是综合性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它分布在德国各地,负责开展技术供需信息的收集和咨询、技术咨询和服务、交易项目的受理与评估、寻找合作伙伴、专利保护咨询等服务,并且上述服务是无偿提供给企业的。此外,德国政府也主持或参与建设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
第三,积极支持创新联盟与创新集群的发展。以创新为焦点的全球竞争正演化为创新链与创新生态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围绕创新活动展开的合作与协调日趋重要。德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相继制定实施了联邦经济技术部支持的创新联盟计划、国家高技术战略框架中的创新联盟促进计划、支持中小企业研究联盟的创新网络计划,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给予多方位的支持和资助,还建立合作联盟网站为联盟的合作、交流、发展和服务提供平台,推动创新主体积极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支持创新联盟发展政策中,德国政府的主要角色是为创新联盟的形成、发展及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及提供必要的协助和协调。另一方面,自1995年开始,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集群的政策,目的是想让同处在集群中的不同类型的企业,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互动方式对能力和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实现合作创新。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2007年德国教研部在《德国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发起的“德国尖端集群项目”。
此外,德国政府还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并且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此推动德国制造积极发展,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张航燕 江飞涛)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