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出来还是“背”出来?

2015年11月05日 10:28   来源:光明网   司马童

  10月25日至27日,安徽省文明委对淮北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模拟测评,淮北某小学随机被抽查六名学生中,三名学生背不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文明委决定对淮北黎苑小学校长赵志舟全市通报批评。(11月4日《新安晚报》)

  小学生“背功”欠佳,遭到家长或老师训斥的听得不少;而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中,由于3名小学生背不出24字的核心价值观,“害”得校长被全市通报批评,这种“罪名”岂止让校长脸上无光,恐怕给“惹事”的孩子也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新闻虽短,我却不免担心起:校长挨通报,孩子会怎样?

  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24个字”,稍稍用心牢记一下,背它个“滚瓜烂熟”亦非难事。但也实话实说,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关键不在死记硬背,更靠行动映衬体现。所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当然需要把核心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并以相应的检测和考核来评判具体实效,但显然不是机械刻板地测试公众的“背功”,用形式主义的手段来谋得“闪亮牌匾”。

  “文明城市”肯定不是靠小学生“背”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这样的形式之举,可以让参评城市获得“高分”,那才是对“文明城市”的游戏和亵渎了。而安徽一小学校长的“全市通报批评”则说明,看起来“争创不力”的板子是打在了校长身上,但谁都不难联想开去:校长“丢了面子”,那几名“背得不好”的小学生,接下来的日子会好过么?可见,如此对待和创建“文明城市”,不让公众觉得“花枪”昭昭、“水分”多多才怪了。

  别让小学生承受“背个文明城市”之重。在我看来,对于安徽有关方面在模拟测评中展示的“惩罚力度”,倘若舆情“见怪不怪”,或是漠然置之,没有一种及时的质疑和挑刺,恐怕就会成为“前车之鉴”,并渐渐让其他一些地方和城市的迎检单位,“吃堑长智”地提高警醒,然后变本加厉地加强形式要求,督促孩子“背声一片”,以求“背功一流”。否则的话,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就得背上一个巨大的思想包袱:我若“不行”,校长“遭殃”!

  “文明城市”该怎么评?“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要怎样得?只要有关部门乐于放下身段、倾听民意,相信有不少的形式和花招之举,都会被人们直言不讳地指道出来。至少,由今而论,我看那种靠小学生“背”出来的“成绩亮点”,多数人是觉得不必“兴师动众”,可以“少少益善”的吧?

  对一位小学校长而言,“全市通报批评”无疑是一种从业经历的切肤之痛。但我想,幸好有媒体迅速捅出了此事。换言之,要是通过此事形成的舆情发酵,让现实中许多类似的“形式创建”越来越受到批评和抨击,倒也可算是那位校长的一种另类“贡献”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