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心指数提升是积极信号

2015年10月30日 10:35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所属国际市场新闻社(MNI)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10月份的企业信心指数环比增长8.3%,创2011年3月以来最高。

  如果说PMI等指数的提升,还可能存在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复苏是否同步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客观分析、理性对待的话,那么,企业信心指数的提升,可能是一个更能全面、客观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经济是否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方向性指标。因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企业的信心指数一直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尤其是近两年来,在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企业的信心指数更是跌到了谷底。

  我们说,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也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信心强弱,直接关系经济的好坏、市场的冷热。所以出现经济持续下行的现象,很多程度上就在于企业的信心不足,包括生产、销售、投资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动力不强、意愿不够。尤其是投资,面对市场疲软、需求不足、库存积压严重,大多数企业都放慢了投资的节奏,甚至放弃了投资的目标,导致工业投资持续下跌,企业发展后轻受损。所以,企业在投资方面的信心何时才能恢复,积极性何时才能调动得起来,对经济稳定十分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MNI报告发布的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之外,国内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企业信心指数在稳步上升。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276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6.2%,在东部一些省份,这两个比例更是分别超过了20%和40%。

  要知道,在大规模工业投资还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率先复苏、率先发力,是更为积极、可靠的信号。因为,从这组数据中,既回避了企业在投资方面可能出现的盲目现象,也预示着企业已经对市场前景产生了较强信心。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新的产能过剩。必须看到,就在此前,相关银行还反映,企业由于发展动力减弱、对市场前景不看好,对贷款的需求意愿不强。尤其是中长期贷款需求,更是明显信心不足、意愿不够。现在,终于在技术改造方面出现了比较明显改变,那么,经济稳定的动力和信心也就越来越强了。

  更重要的,按照相关专家提供的情况,在企业信心提升中,稳健经营和创新型企业以及转型早的企业,是信心提升最快、也是主导企业信心提升的最重要力量。而这,也恰恰是中国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急需达到的目的。如果这股力量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对比,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强,经济增长方式就能更快地得到转变,在“十三五”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也就更有希望。

  很显然,带来企业信心增强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让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追求、新的目标。

  从政策方面来看,近两年来,稳增长的措施可谓一个接着一个,且绝大多数措施都导向非常明显,就是要向实体经济倾斜,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如货币的定向调控、给小微企业减免税、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等。毫无疑问,这些政策对企业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强的,对企业摆脱困境也是重用巨大的。更为关键的是,让企业对政策预期的信心更强了。

  从发展环境的角度来看,改革已成为推动企业信心增强最有效的力量之一。为了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大力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都在大力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负担,尤其涉及创业创新的,完全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要求,从事前审批转身事中、事后监管。这样的转变,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利、对创业创新有利,也更能够防止以审批代监管问题的再发生,把政府的权力变成了政府的责任,把审批变成了服务。自然,能够有效释放企业的发展信心、投资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信心的恢复是一个需要全程呵护、全力支持的过程,特别在宏观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倍呵护和加倍支持。所以,对已经出现的企业信心指数提升现象,还必须再加一把力、再添一把柴,把企业信心这把火,再烧得旺一些。特别在投资方面,恢复的还只是技术改造这一步,何时才能转向投资信心的全面恢复,尤其是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更需要依赖市场的全面复苏和需求的全面提升。如何给力,需要各级政府决策层、管理层拿出更多的措施和办法。

(责任编辑:屈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