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安:“较量”之后,中国青年输了吗

2015年10月28日 10:00   来源:环球时报   张忆安

  山东聊城市一所小学近日取消低年级数学课,据该校校长称,这样做是受到上世纪90年代一篇很有名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启发。这一事件再次引起网络舆论对当年那篇报告文学的讨论。

  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描绘的怕苦、脆弱形象给“80后”的成长留下了浓重一笔,那句“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点燃了中国两代人对教育的危机感。很多人以此文为据,痛心疾首地大谈中国的“80后”是“垮掉的一代”。20年后回头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人在竞争中败了吗?

  无论这篇报告文学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夏令营的真实情况,中日两国一代年轻人的形象都没有定格在那个夏天。应当看到,20年中,中国“80后”一代正在完成从“小皇帝”到“汶川志愿者”再到“创客”的成熟转身;而日本年轻人身上似乎渐渐淡去他们父辈的勤奋与敬业,更多地沾染上“食草男”“御宅族”这样颓丧的词汇。

  中日青年出国留学人数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国人进取心的变化。统计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留学生赴欧美国家留学数量总体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而日本学生赴上述地区留学的人数已持续多年下降。

  当年那篇文章是“毁掉”了一代人的自信,或是刺激了一代人奋起向上的意志,多少都有点言过其实。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他努力上进的程度。而一代青年的成长变化与国家教育理念改变和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日本师从美国“快乐教育”,不再鼓励孩子之间竞争,学习也尽可能追求轻松自由。而中国青年在社会变革孕育的激烈竞争中,在“虎爸狼妈”的炯炯目光下磨炼出了一身本领和竞争意识。

  日本传统文化高度强调秩序和服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就被父母用手按着头,向别人行礼。而中国文化中则有自强不息的传统,这让中国青年在互联网时代比日本青年迸发出更加积极、独立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中日两国年轻人的命运与中日两国的国运联系在一起。一国青年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发展,首先要看社会给青年多大的成长空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社会发展近乎停顿,中下层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狭窄,温饱无虞又向上无望的日本年轻人,只能选择满足于“小确幸”。而中国抓住了这二十年的发展机遇,中国青年也得益于这一机遇,实现了跨越式迈进。在社会整体飞速向前的大潮中,“逆袭”的故事天天在上演,青年们只要努力,到处是机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青年安于现状,中国青年勇于挑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夏令营中的较量》到今天为止结果如何,中日两国发展的现实已经说明。未来,这样的较量还会继续下去。▲(作者是海疆在线网内容部主编)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