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6日宣布火腿、香肠、肉干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并把生鲜红肉,即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肉,列为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专家认为,若每人每天摄入50克(1两)加工肉制品,可导致罹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升高18%。(10月27日《长沙晚报》)
笔者以为,作为一家权威机构,世卫组织提示“吃香肠、火腿、红肉致癌”,大家还是莫当笑话听。事实上,传统的烟熏、腌渍肉制品有一定的危害性,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同时,凡事得有度。世卫组织的提示,可以作为大家做菜时的重要参考,可人们如果因此就不再食用加工肉制品、红肉,那就大谬了。
事实上,近些年类似的提示并不少。在现实中,有不少人按照提示所列的菜单,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最后只能选择吃些水煮青菜。而且吃水煮的,又怕破坏营养结构,于是把青菜做成沙拉生吃。可沙拉酱里面有鸡蛋和糖,它们也不“健康”……如此类似洁癖式的纠结,显然背离了健康饮食的本意,也印证了古人所讲“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所以,判定食物是否健康,不能只信实验室鼓捣出来的结果,它理应有更多维度。
比如从社会发展来看,以前人们肉类摄入量少,身形普遍偏瘦。所以当时吃肉就比单纯吃蔬菜的人健康,而且肥肉比瘦肉更受欢迎。这和如今人们的选择大相径庭。还比如,从具体的细节而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不可能精确到几克,这更多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感性认识。去哪个菜市场买回来的菜更加新鲜,今天晚上吃多少、怎么吃等,这些因素都是饮食健康的重要内容。抛开它们,谈食物的毒性,未免过于理想化。毕竟,各种烧菜手法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也没有人规定必须天天、顿顿吃肉。
而把话题放置在身体健康的层面,一个人想要不生病,吃得好固然重要,可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群中,大约3.4万人是因为食用加工肉制品较多。相比而言,全球每年有大约100万人因吸烟患癌症而死亡,60万人是因饮酒,超过20万人是由于空气污染。食肉可能带来的危害远没想象中严重。由此,我们当然需要更新菜单,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同时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而做到了这些,吃点辣椒炒肉,又有什么关系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