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袁隆平:“非典型”科学家的范例

2015年10月28日 07:27   来源:长江日报   李杏

  现年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近日卸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由现任党委书记罗闰良兼任中心主任一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方面表示,袁隆平辞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一职,是响应国家学科带头人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政策。

  卸任行政职务,并未影响到袁隆平继续从事超级稻的科研工作,就在10月26日,袁隆平还向外媒发布了超级稻最新研究的重大成果。事实上,如今依然活跃在水稻研究的一线,卸下行政职务对他而言,或许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科研工作,继续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事业。

  袁隆平院士对水稻的“钟情”早已被传为佳话,他也成为当代中国科技界的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按年龄算,袁隆平其实早就可以“退休”了,但让人感慨的是,这位已经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级科学家,多年来却不曾改变自己的面貌。一介农夫,两腿带泥,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田畴,笑称自己为“80后”的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的耕耘追求着让人类远离饥饿的梦想。

  袁隆平的成就与声誉,在今天看来是实至名归的结果,但在传统意义上,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却并不典型,事实上,他甚至显得有些“另类”。科学家成为一种社会身份在国内的历史并不长,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科学界内部,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必然有一幅标准的画像,名校高学历、专业背景、理论高度、脑力劳动,这些标签缺一不可。某种程度上,科学总是一个高深的领域,行业的从业门槛高,对从业者的要求过硬。

  袁隆平院士的出现,似乎打破了很多人对科学家的诸多想象。在外行看来,袁隆平的身影总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一样劳作,言语朴实无华,没有精英的做派;在一些同行眼中,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苦干,属于技术应用上的贡献,但学术理论上并没有太大突破。类似这样的争议一度围绕着袁隆平,但无论如何,袁隆平以一个“不一样”的科学家形象,获得了高度认可与赞誉,树立起一个新的标杆。

  这样的非典型科学家,袁隆平不是第一个,但他却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他的成就没有因此被忽视和埋没。在这个意义上,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无”药学家屠呦呦女士,也是一个带给人们惊喜的特例。袁隆平与屠呦呦所引发的舆论热议,混合了国人的很多情感因素,但尤为值得关注的一个视角是,这两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研究课题,关注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人口的吃饭与医疗问题,相比于对人类知识领域的拓疆和智力上的突破,他们最大的成就更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困境。

  科学家站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前沿,但科学家所从事的终究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以这一宗旨为标准,科学家的形象就不应当是刻板局限的。对于像袁隆平这样的“农民科学家”,不仅让我们充满感激与敬意,更促使我们思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真正含义。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袁隆平能获诺贝尔和平奖吗    2014年10月08日
  • ·仇富不仇袁隆平与公信力    2008年07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