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也玩“非虚构”?

2015年10月22日 07:18   来源:新民晚报   丰 言

  最近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她的严肃非虚构类文学作品,荣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诺奖历来的眼球效应,“非虚构”陡然变得时髦非常。谈个文学冒充个文青,不说上“非虚构”三个字,似乎就显得不够高大上。

  网络文学不妨也来凑把热闹,聊几句网文里的非虚构。

  网络文学一向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快餐小说、文化消遣品。退一万步讲,充其量再添个“通俗小说”“草根文学”之类的标签,和高大上的非虚构貌似难以沾边。其实不然,网络文学早就和非虚构一个碗里吃饭了,不信随便举两个例子。

  著名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儿》很少有人不知道吧。当年明月的这部畅销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在天涯社区连载后,才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实打实的网络文学殿堂级作品。

  又如近期上市的《最漫长的那一夜》,是悬疑小说家蔡骏的最新中短篇合集。此书一大噱头便是模糊“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力图呈现出“非虚构小说”来。书中所有故事均在蔡骏的个人微博中首发,然后结集成册线下出版,因此也是毫无疑问的网络文学力作。

  近来,主流文化圈里开始出现一股思潮,试图从官方层面重新界定“网络文学”,将未来的传统文学和现下的网络文学(主要是网络小说)统一到网络文艺的大旗帜下。只要是在网络媒介上首发并公开的文本,今后都将以“网络文学”统称。

  从主流角度看,网络文学的内涵倒是被极大地丰富了。大量出现在网络自媒体、论坛、博客、专栏中的散文、评论、游记、记叙文等大大小小的“真实写作”,都进入了网络文学的大范畴,而这些文本同时也构成了网络文学中非虚构类的主要来源之一。

  今天各路文学样式齐聚网络媒介,正是我们这个全民写作时代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极佳注脚。大众文学也好,严肃文学也好,现在要加上虚构作品也好,非虚构作品也好,都是文学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所以不用怀疑网络文学能不能玩转非虚构。当我们刷着微博,发着微信,屏幕前真实存在的你我,早已经是非虚构的最好诠释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