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文学与“茅盾文学奖”

2015年06月12日 07:13   来源:新民晚报   丰 言

  最近,传统文学圈里的大戏——四年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又开锣起唱。

  时至今日,虽然各类文学奖项层出不穷,但若论权威资历,还是要说始于1982年的茅盾文学奖。自2011年起,茅奖又得香港富豪李嘉诚鼎力相助,奖金额度一举达到50万元。

  今年5月公布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中,有五部网络文学作品赫然在列。比起2011年上一届茅奖评选时,这几年,这种新兴通俗文学样式可谓风头正劲。只是“网络文学”每次要挺直腰杆排入文学殿堂,总因为比起传统文学、严肃文学,少些教化世人、立德安民的功劳,显得“名不正来言不顺”。

  于是,“网络文学欲得茅盾文学奖”的说法,时常被人提及,更有网文圈资深人士断言“不出10年,网络文学定能拿下茅盾文学奖”。言里言外,似乎没个重量级奖项傍身,难免有点跟脚浅薄、不登大雅之堂的“自卑”。

  其实网络文学的焦虑我是理解的。网文市场的规模今年有望突破70亿元大关,众多网络文学改编作品还将先后登上银幕荧屏。网络文学如此声势浩大,却又年少资浅,自然就有眼红的高人前辈会在“出身家谱”上做些文章。虽然“不招人妒的是庸才”,文人相轻的说法也自古有之,但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吐槽,以及站在舆论制高点上的“高大上”们的批评,网络文学小弟弟不免势单力孤。若不想落个唾面自干的下场,似乎只有搞上一套“诰命”装点门面,防守一二。

  只不过,茅盾文学奖固然有足够的分量装点门面,但网络文学参评是不是合适,倒是个问题。北大教授邵燕君说得好,“现实主义是茅盾先生明确提出的,茅盾文学奖不光是官方、主流、精英的奖项,更倾向现实主义,这也和今天的网络文学特点有冲突”。

  网络文学原本就是别出机杼,走的和传统文学、严肃文学不是一条路径。既然和茅奖的评奖标准、选材取向都大相径庭,网络文学又何苦倒贴上门?

  其实这两年各地作协以及主流媒体早就开始关注网络文学,并拿出了多个专为网络文学设立的文学类奖项。从早先针对类型文学的 “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到前两个月刚刚揭晓、已连续举办两届的“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还有尚在评选中的“首届华语网络文学双年奖”,这些奖项既有针对性又有权威性,而且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创作前景。

  假以时日,网络文学自己的奖项一样能发光发热,为网文正名立身。当然,如果哪一天茅盾文学奖的花魁点到网络文学的头上,那是最好不过。但即便没有,也无遗憾可言。

  正所谓百舸争流,谁说大家一定要挤在一条船上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是谁让网络文学“江郎才尽”?    2015年12月23日
  • ·网络文学也玩“非虚构”?    2015年10月22日
  • ·茅奖中的“伪网络文学”    2015年08月19日
  • ·用精品推动网络文学IP升级    2015年06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