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年一届的茅盾文学奖热闹开场。人们注意到在文学奖公布的252部参评作品中,有3家文学网站推荐的5部作品。
不过,尽管网络文学从门缝里挤进了茅盾文学奖的大门,尽管在网络中风生水起的“新兴通俗文学”风头强劲,加之“网络文学欲得茅盾文学奖”的说法时常出没,更有 “不出10年,网络文学定能拿下茅盾文学奖”之类的豪言壮语,但就传统文学、严肃文学在文学、文化上名正言顺的立场而言,茅盾文学奖认同的经典文学价值,恐怕不会轻易认同网络文学作品。
用专家的话说,茅盾文学奖“更倾向现实主义”,这和网络文学貌似充满好奇与想象力,实则遍布“逻辑连贯缺失”、且“想象力”大多局限在单调的“穿越”甚至“玄幻”中这样的状况看,“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推荐的文学作品,怕是“只能装点一下门面了”。
这真的不像是随意之语。虽然这些年网络文学逐步上轨,书写质量提升显著,并且市场规模不断膨胀,抢占银屏声势强盛,等等,但客观说,高强度的键盘运动比之传统文学耐心细致的文字琢磨,产品质量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
此外,网络文学在文化与现实生活层面融贯的东西太少。有分析指,网络文学读者虽众,但总体而言,就读者群体自身的素质来看,和传统文学的阅读群体有很大落差,甚至有网络文学研究者感觉,情绪、欲望张扬的网络文学缺乏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真正的内心交流,这是网络文学阅读率高企和传播宽远,但社会影响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可能有些偏颇,但绝大多数网络作品关涉人类复杂情感的描述粗陋不堪却是事实。
事实上,不同的受众群体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看法和态度上存在着很大分歧,网络文学的写作态度、社会影响等方面,与传统文学的趣味和精神以及价值标准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人在看、在谈网络文学,阅读网络小说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时尚,只是,涉及到具体作品,是否有完善的网络作品在“网文”阅读族群中也少有共识。这显然给雄心壮志的网络作家增加了获奖的障碍。
面对文学未来的发展,有人认为可以形成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将取代传统文学而跻身殿堂,是未来的主流文学,更有传统作家坦言,“将来打败我们的肯定是现在的网络写手”。不过就当下的局面看,很难确定如此预期到底是描绘出的理想,还是漫不经心的激励,虽然读者也许希望出现这样的现实。
网络文学能够参评茅盾文学奖,本身就包含了对网络文学价值的肯定和认同,是对网络文学作家的激励和鼓舞。长远看,现在专家评委们的标准也不可能是终极标准,假以时日,网络文学定会挺身站立。
或者此次真的就花落“网文”也不一定,不过,无论“美梦”是否成真,广大读者的肯定对网络文学才是更真实的“名分”,所以,网络文学、网络作家,理性、客观地审视和分析网络文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与读者交互形成心灵的共鸣,也许更加重要,这对网络作家和读者来说也更有意义。
独占花魁的事本身也不是急切就能实现的,还是在创作上多一点耐心吧。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