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里,享受“最美好的特权”

2015年10月21日 10:54   来源:人民日报   李秦卫

  菊花黄,又重阳。最近,一段名为《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视频火遍朋友圈。视频中,那一个个让人心酸的眼神,一句句令人泪奔的“心语”,不仅诉说着老年人的孤寂与期待,也让人们在感动落泪之余深思:孝敬父母,我们是否孝到根上、敬到心里,抑或再想想,我们的孝,是否给父母带来了发自内心的笑?

  失忆父亲餐桌上用手抓饺子遭儿子阻拦后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在电话里给来电的女儿说完“你妈出去散步了”的话后,蹒跚的老人转身到病床给老伴喂饭……类似生活里的场景感动着人们,也提醒着人们:万宠不如一懂,孝敬给老人所需要的,才能让他们享受到“受尊敬”这个“最美好的特权”。

  陪伴就是孝敬。年轻的岁月快意而匆忙,年老的岁月孤独而漫长。据调查,我国约8%的老年人有较明显的抑郁症状,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这些病症的首因,是孤独。对“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空巢”老人来说,没有陪伴,心里容易失落,情感容易孤独,精神容易抑郁。在他们心里,跟子女聊天是最香的“心灵鸡汤”,与孩子唠叨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就在你“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的忙碌里,父母在悄悄老去,也在静静等你。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了,爸爸的花草渐渐枯萎了,他们经常忘记关灯,过马路行动反应也慢了,经常回家探望和陪伴就应是更紧迫的号令。

  宽容理解就是孝敬。生气的婆婆打翻她端来的饭菜,她笑着安慰一阵子后,再次端上饭菜来;公公嫌给他买的衣服不好看,她耐心地换了好几次,没有一句怨言……刚刚当选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周淑琴说,孝敬老人,一颗宽容的心很重要。人老后,有的多愁善感,易激动;有的固执己见,不听劝;有的违背常理,让人烦。如果因此而较劲、呵斥、嫌弃,就会冷了老人心,伤了老人身。《论语》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孝敬老人,多一些换位思考,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些视老如幼,就会多一份耐心。孝敬老人,基础在养,重点在敬。养是物质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而慰藉精神,离不开一颗包容的心。

  守纪上进就是孝敬。“80岁的老父亲希望我尽的孝道,一定是安安稳稳地待在他的身边,陪伴着他,而不是看到儿子被关进监狱”,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发改委原主任科员李双喜利用职务便利将一套无主空置房登记其父名下想尽孝道,事情败露后在狱中这样忏悔。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在外,父母最担心什么?一份调查显示,子女安全、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情况排在前列。父母都是深明大义的人,不会硬把子女绑在身边,更不会让孩子为家事误公事,都把子女的守纪上进,当作最骄傲的事。让父母不操心、多安心,就是孝敬。钱学森留学美国前,父亲钱均夫寄语他:“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孝。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钱学森不负父愿,事业“灿灿然”为国尽大忠,为人“青青然”为父尽大孝。

  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天,忙碌的我们,面对“此生还能与父母相处多久”的“亲情考题”,何妨早些快些用行动来作答?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