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田野才能问诊社会

2015年10月19日 07:08   来源:红网   白毅鹏

  10月14日晚,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组织发起人,2013年“最美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为UIC的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生村官路。自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选择回中国当了一名村官。他认为,微博里的中国不是中国,田野里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中国。(10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大学生当选村官,使农村政务渐趋技术化,实现了数字化办公,乡土教育、科技兴农也在农村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学生进入村官队伍,既丰满了基层政权的队伍,知识开始亲近三农,而对每一个进入田野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也在感知农村。在田间地头,他们了解农业生产、关注乡村教育、建设村庄文化,相比大学的第一课堂,田野给了他们更好的沃土,去实践,去解读,去思考和释疑解惑。《南方周末》有句话,在这里,读懂中国,对于田野边的大学生而言,在他们把脉田野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读懂社会,这个有着9亿农民的乡土中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进入乡土社会的知识群体中,一般都是以人文社科专业的人居多,他们对三农问题的体会,认识,很多都是停留在书卷上。但实际的问题却难以一言蔽之,而农村格局又错综复杂,问题存在共性,解决起来头绪纷乱,无法找到一揽子方案。这个时候,只有进入田野,悬置理论,才能探究乡土问题,找到解决乡土社会的金钥匙。正如秦玥飞的实践,他为农业带入科技,关注水利问题,关怀留守儿童,改革农村教育,正是他对田野的熟稔于心,才使他的村官实践得心应手。

  对于很多亟待择业的同学来说,尤其是将来需要和社会“打交道”,接触社会工作的人,更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的进入农村这个“现场”。乡土社会作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它为中国社会输送着口粮、劳动力资源,同时,它也繁衍、生息着中国的城市形态。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广袤的乡村农业土地、9亿多人民的饮食起居、悲欢喜乐、生存发展,都密切关联着中国社会的走向和选择。而准确把脉农村,看清社会的运行态势,在问诊社会的实践中,我们才能读懂自己的命运符,找准我们在茫茫环宇中的价值坐标。

  田野边的社会,虽然半亩方塘,七分稻田,但却映照了一个时代的脉络,很多根植社会的问题,可以从这里寻觅到雏形,而很多的征兆,也可以在社会的洪流中放大,成为将来的现实。叩开社会的大门,需要高远追求的砥砺,但同时少不了对田野社会的望闻问切,当你要问诊社会时,第一步就是进入乡村,把脉田野。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