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小孩打架”,切忌护犊乱动手

2015年10月15日 07:06   来源:红网   林日新

  前日下午5点半,幼儿园放学时间,沙区杨公桥附近的幼儿园2名小朋友在回家路上打打闹闹。不料,为了护子,双方家长却动起了真格,不仅互相扔啤酒瓶,还拿出了水果刀……结果两败俱伤进了医院。(10月14日《重庆晚报》)

  因小孩子打闹而引发双方家长大动干戈的事件,这样例子在平时常遇到不少,媒体上也时有所见——去年8月,《重庆晚报》报道“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街道某小区,两个3岁小女孩在玩耍中起了争执,相互推搡了几下,竟然引起双方家长大打出手,结果一方张婆婆的两根肋骨被打折了,另一方刘爷爷也头破血流,头上还缝了几针”;今年4月《兰州晨报》报道“两孩童在打闹中,5岁男童扔石头打中了7岁女童,女孩父亲得知后,与对方家长起冲突并持刀残杀3人。4月7日,女童父亲王某某涉嫌故意杀人罪在兰州中院受审。”

  有道是小孩子打架小孩子散,小孩子之间容易发生争吵,但也容易化解。有时仅仅因为一个玩具,一句玩笑或一个小动作就会发生一场“战争”,然而,过不了一时半刻就又和好如初。一旦孩子之间发生“战争”,做家长的最好是先冷眼观察几分钟,弄清争吵的原因,再做对策。若眼看“战争”升级了,若是自己的孩子犯错,就当即批评自己孩子,并安抚对方;若是对方犯错则要平心静气地指出他的不对,然后对双方讲明打架的危害和后果,教育他们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千万不要把小事闹大,不要动不动就打人。孩子们一旦在大人的调解下,一般会很快冰释前嫌的。

  像今天新闻中的“两个幼儿园小朋友在路上嬉戏打闹。两人一拉一推,其中一名小男孩一个拳头打向了另外一名小男孩,出手稍微有点重。此时,被打痛的小男孩开始哭起来。”这时,来接儿子的父亲不是制止“战争”,而是怂恿儿子说“幺儿,去打回来。”见儿子不动手竟然亲自走上去大声质问那“打人”的小朋友,结果,“打人”的小朋友的母亲也挺身而出为子撑腰,大声地质问男子,就这样,两个大人开始吵架,并推搡起来,最后“不仅互相扔啤酒瓶,还拿出了水果刀……结果两败俱伤进了医院”——这又何必呢?

  这种处理方式只是给孩子上了一堂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遇见问题就大打出手,通过武力去解决争端的生动的“教育课”,如此言传身教,不仅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而且是在给灌输暴力思想,无疑是在让孩子学打架。长此下去,必将孩子的成长引入歧道。4月20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一项对14至18周岁犯罪人群的调查显示,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从2001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20.11%。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调查显示,“家庭教育不当”“不良交友”“法制观念淡薄”“学校教育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16.9%)。怂恿小孩打架,便是典型的家庭教育不当。

  其实护犊之心人皆有之,每个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遭到欺侮,但我们护犊应当掌握能分寸,不能无原则护犊,不能因为溺爱而怂恿孩子打人,更不能因偏袒而亲自加入孩子的“战争”。因为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不愉快,只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很多事情都能得以和平解决,何必动辄用武力解决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