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烈士纪念日:敬重烈士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

2015年09月30日 07:05   来源:长江日报   李杏

  今天是9月30日,既是国庆节前夕,也是第二个中国烈士纪念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以国家的名义隆重纪念那些为了民族利益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

  从去年设立烈士纪念日起,国庆就从纪念烈士的氛围中开始,这样的安排,不仅因为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还有时间节点顺序上的特殊意义。以祭奠烈士英灵的严肃主题揭开国庆的序幕,传递出始终勿忘历史国难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今天我们所纪念的烈士们,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可上溯至一百多年前的1840年。细数那些已经远去的硝烟战火,回顾他们所经历过的凶险与绝境,一幕幕的牺牲片段,组成了一幅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卷。翻开史册,每一个烈士的姓名历历在目,他们的生命真实地绽放过,这样的历史分量与凝重,应当得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敬重。

  在和平年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以更高生活品质为主要追求的节奏。在远离战争与危机的背景下,更具有娱乐气息的现代商业色彩日渐浓厚。相比之下,民族和国家的议题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淡化,不再是生活的主线。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和传播模式的迅速发展,在一些青年亚文化群体中兴起了戏谑之风,热衷于反传统重塑经典,甚至蔓延到了革命战争等严肃领域。

  一时间,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英烈,发掘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对那些广为人知的民族英雄的事迹产生质疑,以猎奇的眼光刻意模仿扭曲英烈形象,在英烈纪念场馆和设施内举止轻佻,种种怪异的论调与行为不断冒头,甚至成为自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与愤慨,冲击一般人的情感底线。

  对本民族烈士的态度,反映的是对民族历史的认识,也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体现。少数对烈士形象的歪曲不是主流,但这种风潮的现身却是一个警示信号。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在经历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当今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依然有着各自的利益,换言之,民族性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必须得到正视。

  对民族性的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追溯中国近现代史,无数仁人志士站在各自时代的风口浪尖,洞察和思考着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面对的内外敌人是谁,如何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中华民族的未来到底应该走向何方——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主张和理念甚至可能大相径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共同追求的,都是民族的自强自立,是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利益。

  今天,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世界,思想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但“地球村”更多的仍是一个文化概念,民族国家并没有消亡,民族主义仍是现代思潮的重要内容。对现代国家而言,为民族和大多数人利益做出个人牺牲的伟大精神,依然有着跨越时代的崇高价值。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