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化传承带着忧虑感

2015年09月30日 06:58   来源:长沙晚报   敬一函

  前日,浏阳市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祭孔大典,在大典上,祭孔乐舞67年后完整重现。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典的尾声,40名身着蓝色汉服的学童完成了识字洗礼的开笔礼——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破蒙、国学诵读。(9月29日《长沙晚报》)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以厚重为特征,儒家学说更是其重要内容。浏阳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开笔礼,无疑为在场的孩子提供了近距离看国学的文化窗口。然而,揆诸现实,更多孩子却仍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之中。他们中很少有人会系统地去接触国学经典。可能很多孩子知道肯德基,知道麦当劳,却不知道炎帝就是那个“尝百草”的神农氏,不知道他与我国的农耕文明颇有渊源。

  诚然,这些年,社会上也出现过一阵国学热,不少父母会把自家孩子送入各式各样的国学班。这些孩子穿汉服,学礼仪,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是,我们显然更希望看到孩子们穿着现代人的衣服,在朝阳的映照下,习惯性地朗诵诗词歌赋;我们也更希望他们能用心去诵读经典文集,能握好很多大人都已经不会握的毛笔。因为,这些才是国学的实体内核。如果在新生代里,我们看不到这些传承元素,那又何谈对先贤的慎终追远?

  这让我想起陈之藩先生在《剑河倒影》里的一句话: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历史;很多很多的历史,才能产生一点点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很多很多的传统才能造就一个国度的特有文明。而今,很多家庭的日子已经过殷实了。孩子们有更好的条件去接触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不断相遇是家长和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知道,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民族若失去了文化传统,就会如同没有根的浮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一代中国人都有责任守护传承我们特有的文化景观。笔者希望祭孔大典的落幕是文化传承活动的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站在今天的位置,打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也许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视角,但呵护文化坐标,却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责任编辑:屈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