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 还路权于行人

2015年09月23日 07:24   来源:法制日报   张枫逸

  在交通参与者中,行人、自行车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一直以来,路权分配都是机动车优于行人、自行车

  9月22日,中国迎来第九个“城市无车日”。虽然没有强制性措施,绿色出行的倡议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传了个遍:绿色出行达人纷纷制定公共交通出行路线;公交集团延长14条线路运营时间;167公里自行车道将铺“红毯”……(9月21日《北京晚报》)

  “无车日”起源于法国。自2007年9月22日中国迎来第一个“城市无车日”以来,截至目前我国承诺参加活动的城市已达171个。每逢“无车日”,各地政府部门和媒体都会大力宣传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倡导人们绿色出行。许多市民也会自发地在这一天让爱车休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

  对于公众来说,“无车日”的意义毋庸多言。在饱受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后,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不过,目前的“无车日”更多依靠的是公众内心朴素的环保意识。正如有市民所言,“让尾气少一点是我们共同责任”,许多人愿意在这一天做出点牺牲,比平时更早点出门步行上班,或挤公交车上班。然而,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现象还只是一时,很难成为常态。除了少数环保达人外,多数人恐怕都做不到天天绿色出行。

  前不久,北京团市委、首都文明办等单位发出“3510绿色出行”倡议,即三公里以内出行请步行,五公里以内出行请骑车,十公里以内出行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十公里以上远距离出行请绿色驾驶。应该说,这样的倡议很务实,既环保又健康,但在绿色出行的问题上,政府部门不能止于倡议,更要切实为市民创造条件,让绿色出行成为市民身心愉悦的一种享受。

  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数据显示,新加坡、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普遍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而我国内地大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只有20%左右。毕竟,市民出行首要考虑的是快捷舒适,等不及、上不去、车太挤、走太慢的现状,使许多公众不得不放弃了公交。要让市民爱上公交车,一方面要增加公交车数量和发车密度,延长营运时间,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和管理力度,确保公交优先落到实处。据报道,上海等地将试点公交专用道信号灯优先,“它可以计算车子到路口的时候,届时就可以显示绿灯,公交车一路畅通过去”,这种思路和做法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其次,要还路权于自行车和行人。在交通参与者中,行人、自行车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一直以来,路权分配都是机动车优于行人、自行车。许多城市没有自行车道,骑车一族只能穿梭于车水马龙中,与机动车争路;即使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往往都非常狭窄逼仄,不乏济南那种0.2米宽的“史上最窄人行道”。路权分配的本末倒置,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带来了安全隐患,还抑制了绿色出行,加剧了道路拥堵。还路权于自行车和行人,必须成为城市管理的共识。有关部门应规范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用护栏或隔离带保障安全,依法严惩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为。只有让市民轻松惬意地街头漫步,自由自在地骑车上路,“无车出行”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无需刻意的习惯。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