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溺亡叙利亚男童照片看冲击力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

2015年09月18日 07:59   来源:红网   王艺咨

  “我很庆幸这终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希望我的照片能改变大家对欧洲移民的看法。如果这张照片能让欧洲改变它对难民的态度,那刊登出来就是正确的做法。”溺亡叙利亚男童照拍摄者尼吕费·德米尔说道。

  9月2日凌晨,从土耳其驶往希腊的两艘橡皮筏沉没,造成12名难民死亡,3岁的男童艾兰是其中一名葬身大海的叙利亚难民。尼吕费·德米尔拍下了男童溺亡的一幕并刊登出来。照片在网上流传的时候也引发了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议:如此赤裸裸拍摄死难者尸体的照片是否应该被刊登出来。

  事实上,关于新闻报道与新闻伦理的冲突并不少见。南非著名摄影师凯文·凯特,因作品《饥饿的苏丹》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后不堪舆论压力而选择自杀;越战中被烧女孩赤裸身体奔跑的照片在发布后也饱受舆论诟病。但这副震撼人心、定格历史的黑白照片被刊登在《纽约时报》七个月后,双方在巴黎签署和平条约,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可以看到的是这张叙利亚男童溺水照带来的正面效应是显著的。照片刊登不久后,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声明,提到土耳其船舶已经连夜从海里救起近100名试图从土耳其博得鲁姆去往希腊科斯岛的难民。面对持续发酵的难民危机,联合国表示将扩大正规渠道,接纳更多逃避战乱的难民。英国、奥地利、德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相继表示将允许更多难民入境。同时全球多个慈善机构迅速收到大量捐款,联合国基金会透露,自从叙利亚3岁男孩艾兰遇难的照片引起广泛震惊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页面点击量增长149%,收到的捐款金额增幅达105%。甚至有人已经构建了美好愿望:埃及富豪纳吉布·萨维里近日称,他愿意自掏腰包购买希腊或者意大利的一座岛安置难民,并将就此寻求与两国政府协商。

  英国《独立报》是英国境内唯一一家选用小艾兰独自俯卧海滩的近景的报纸,对此,《独立报》的编辑解释道:我们认为,而且始终认为,冲击力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动机并非博眼球,而是为了用冲击和震撼去推动世界采取行动。

  在报道车祸时,很多媒体会避免直接将死者的死状刊登出来。但我曾在车站看到车祸时死者的惨状图片,不得不说给我的震撼很大。我相信,这样的图片能够比单纯的车祸新闻、干瘪瘪的数字所带来的警醒作用更明显。

  新闻伦理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约束真相的理由。如果仅仅因为新闻伦理问题,就舍弃很多更加真实有力度的照片,这样的做法就是因小失大。正如前文所言,冲击力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冲击力的新闻又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