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黑猫警长》 呼唤更多童书精品

2015年09月11日 07:28   来源:广州日报   张涨

  近日,“黑猫警长之父”诸志祥因病逝世。他所创作的《黑猫警长》曾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儿童文学奖,后被改编为动画片剧本并播出,非常受儿童的欢迎。诸志祥辞世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来无数网友的感叹与怀念。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正如网友感叹的那样,《黑猫警长》主题曲“暴露了年龄”,这是80后一代共同的童年回忆。在知识刚刚启蒙、对世界的探索刚刚开启的少年儿童阶段,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化作品绝不是幼稚、浅薄的代名词,而是滋养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过去十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黄金十年”,儿童文学目前占据了超过40%的图书份额,每年“作家收入榜”上一批知名童书作家位列前茅,儿童文学市场的繁荣可见一斑。

  但也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童书越来越多了,经典却越来越少,像《黑猫警长》这样接近“零差评”的口碑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尽管上世纪末可供选择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多,《黑猫警长》风行有一定的时代因素,但不能否认今天童书市场汗牛充栋,但素质参差不齐,精品少,拼凑多。儿童文学质量好坏,关系到我国4亿儿童的阅读趣味与人生启蒙,绝不是一件小事。

  首先,是部分童书内容粗制滥造,尺度混乱。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儿童文学短视、跟风屡见不鲜。有的童书为了迎合市场,怎么赚钱怎么写、怎么恶搞怎么来,连“孙悟空大战奥特曼”这样脑洞大开的情节也可堂而皇之写入书中。而在价值伦理上,有的童书更是“毁三观”。2010年,《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被新闻出版总署查处下架。名为童话,实则“很黄很暴力”,小矮人被白雪公主吃掉等情节堪称无下限。今后,在对童书创作赋予充分自由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对其基本价值观有所把关,防止出现刻意的误导和歪曲。

  其次,童书缺少综合性开发,版权保护不足。《黑猫警长》曾因版权问题,改编为动画片仅拍了五集,这既是原创者的巨大遗憾,也是后来儿童文学作品的前车之鉴。当前,我国童书市场虽有不少畅销作品,但改编为动画片、搬上大银幕,开发出周边产品的并不多。相反,无论是日本动漫还是美国的变形金刚等,早已实现了综合性开发。要弥补这一差距,一方面要提升文化产品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版权保护力度。眼下,连“喜羊羊”这样高知名度的动漫形象也常遭侵权使用,只有加大力度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利益,才能提升童书版权综合开发的积极性。

  再次,当下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取向多来源于西方文化,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即便是如假包换的国产童书,但书中角色也是各种洋名、人物形象照搬日本漫画、故事情节也离不开机器人战斗、王子与公主等模板。实际上,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写童书的好材料,各种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既有趣味也有内涵。今年一部《大圣归来》创下票房纪录,充分说明传统经典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今后,应鼓励童书、动漫多在这方面挖掘,提升包装和创作能力,以摆脱传统故事“土气”的刻板印象。希望未来陪伴中国小朋友长大的,少些蜡笔小新或擎天柱,多一些齐天大圣、神笔马良和葫芦兄弟。

  公众对《黑猫警长》的怀旧,不仅是一种感情共鸣,更是对新时代国产童书的期待和催促。希望更多像《黑猫警长》一样的优秀作品,点亮新一代中国儿童的快乐童年。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