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黑猫警长》真人版折射电影产业“IP”困境

2015年06月10日 06:57   来源:红网   刘丽

  80后们,请尽情颤抖吧!童年经典《黑猫警长》即将真人化!而且出品人是中国内地导演陆川!片方昨日向南方都市报独家透露,真人版《黑猫警长》已经开始筹备。(6月9日《南方都市报》)

  《黑猫警长》将被拍成真人版电影的消息一出,不光80后们要尽情“颤抖”,估计90后们也要“汗颜”。有不少网友纷纷呼吁片方“不要毁童年”、“毁经典”,同时也有像笔者一样好奇怎么拍《黑猫警长》真人版的人。正因为黑猫警长这一经典动画角色代表了大多数80后、部分90后的童年,网友才会对真人版或者“真喵版”的黑猫警长“忐忑不安”。

  不过导演陆川透露:“最终由我(执导)还是找其他导演还要看剧本的情况。”但《黑猫警长》将会以IP形式进行全面开发。由此可见,《黑猫警长》真人版又是一个电影产业“IP”热的产物。“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笔者在百度上搜索到的词条解释是“IP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

  众所周知,2014年可谓是中国电影产业IP元年,许多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如《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等。2015年则陆续有《左耳》、《何以笙箫默》,这些电影都把握了“IP”利器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当下国内影视圈来说,“IP”可谓是票房神器、“点石成金”的秘方。笔者认为,“IP”热一方面让制片方名利双收,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国内影视制作创新匮乏的困境。

  不难理解,陆川在国内影视“IP”狂潮下,选择《黑猫警长》这一拥有强大群众基础的故事题材。从积极方面来看,电影回归受众、迎合观众口味,再创个票房神话,可谓是两全其美。但只怕片方被“IP”妙景蒙住了双眼,拍出一部“雷死人不偿命”的神剧,既让观众吐槽、作呕,也毁了导演的名声。

  可以说,电影“IP”热折射出了原创资源的稀缺。也正因为创新力不足,“炒旧饭”成了当下不少制片方的金饭碗。“IP”本意也由“量”的增加最终实现了“质”的突破,成为了“I’m poor”。正如一大批“IP”形式下的国产青春片,同质化成了“集体堕胎、集体分手”一样。疯狂的“IP”带来更多的是槽点不断、票房奇高的神剧,就连《新华字典》也要被拍成电影。

  作为一名忠实电影观众,笔者想说的是,尽管“IP”热潮不可避免,但国内制片方仍需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影片的内容,而不是“IP”形式下千遍一律或“不雷不红”的题材同质与泛滥。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