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变打坐,“特色办学”何以越走越偏?

2015年09月07日 13:47   来源:光明网   然 玉

  开学伊始,广东佛山南海狮山树本小学推行“打坐代替午睡”的规定引发热议。该校的巫校长解释称,以前学生都是在宿舍午休,睡的是铁架床,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他才想出了这个办法。他自己练习打坐近20年,觉得效果非常好,希望可以在学校推广,他还制作了多集教学视频,午休时会在教室播放,传授打坐方法。随后,在一片争议声中,记者获悉,仅维持了两天的打坐午休被叫停。(9月6日《南方都市报》)

  一阵喧嚣过后,仅仅试水两天的“午间打坐”,便难以为继、草草收场。然而,事件虽了,余波未止。这场来去匆匆的改革试验,因其包含了基层教育的某些共性,故而被公共舆论敏锐地捕捉与放大。无厘头的决策逻辑、失衡的话事权、强弱分明的权利格局……凡此种种的看点,成为各方口诛笔伐的对象,以及触发反思的切口。这一来去匆匆的校园风波,终究在无意之间撩拨起,公众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时至今日,在不少中小学内,“校长治校”的职责体系,业已演化成一种狭隘的支配关系。这种强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排斥多元的利益诉求与观念碰撞,相应地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事前纠错。恰是在这种背景下,树本小学才会仅凭校长的一己之见,就草率地在全校推行“打坐代替午睡”的新规。且直至事发之后,外界的质疑批判之声四起,当事学校方才后知后觉、慌忙应对。

  透过此事,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一位校长个人化的偏知偏信,是如何影响并伤害到所在学校师生们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学校的日常运作而言,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委员会等往往都处于“不在场”状态。有鉴于此,教师和学生们,便更加无法制止校长等“治校者”的胡乱作为。当基层的教育实践,缺乏可靠的利益平衡机制,种种显而易见的错误,只有在闹大之后才有被纠正的可能。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发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精细的科学,而教学也越发变为一种标准化的过程。在此般语境下,巫校长凭着“自己的体会”而大肆推广打坐的做法,着实让人诧异。从根本上说,此举所折射的,乃是某些教育者“专业素养”的贫瘠。这一方面表现为,对普适的教学规范缺乏尊重,反倒对“个人经验”莫名自信;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理性逻辑和科学知识欠缺理解,却对那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民间信仰”兴趣盎然。

  无论是特色办学,亦或是教改尝试,都应充分论证、审慎决定才好。学校的决策者,必须习惯在一个底线之上,来施展自己的治校主张。这个底线就是,对未经证明的事情保持谨慎,对普遍适用的规则保持敬畏——至少,请永远不要,将学生置于一场一时兴起的“试验”之中。(然 玉)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