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有交往不交易”,也别“背对背”

2015年09月07日 07:00   来源:红网   郑端端

  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对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期间,王儒林谈破解政商关系难题: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可以说,畸形官商“朋友圈”百害而无一利。“有交往不能有交易”一语中的,给政商关系支招,防止官商权钱交易,明确了“红线”。(9月6日《山西日报》)

  随着金道铭、杜善学、令政策、陈川平、聂春玉、白云、任润厚等多名高官被查,山西省落马的省委常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一时间山西成为官场腐败的“重灾区”。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很大原因都要归结于“黑金”煤炭资源开发下形成的复杂的政商关系,领导干部与商人“穿一条裤子”,勾肩搭背,权钱交易,违法乱纪,不仅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践踏了公平正义,更严重破坏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实,官员仕途被政商“朋友圈”终结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季建业受贿的1132万余元赃款中,90%来自于与他相识二十多年的三个“老友”;廖少华转战多地任职,商人陈春章一直跟随其左右做生意,并先后向廖行贿394万元;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就曾多次为“朋友圈”中的矿老板非法获利提供帮助,致使国家财产损失接近19亿元……梳理近年来多名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朋友圈”不知不觉正成为导致官员落马的一大陷阱。

  “人之趋利,若水之就下,日夜无休时。”高官贪腐多“金主”,政商关系为何敢屡碰红线?究其原因,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官员在政商交往中失去了底线,丢掉了原则,将朋友关系异化为“礼尚往来”,为权钱交易等腐败埋下了隐患,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么,什么样的政商交往之道才是正常而健康的政商关系呢?可以说,地方经济要发展,官商没有交集、没交往是根本不可能的,地方官员抓经济必然要和民营企业打交道,与企业家交往,不打交道、不交往,怎么发展民营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笔者认为,“有交往不交易”是政商关系新期待,不能“勾肩搭背”,更不能“背对背”不作为,要“各安其位、各负其责、各得其所”。要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建构预防机制,按照规则出牌,守住底线,要相濡以沫,共度时艰,更应该相忘于江湖。其实,政商关系是反映时代风尚的“晴雨表”,良性的政商关系能够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在唯利是图、突破底线的畸形政商关系下,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因此,要坚决杜绝畸形政商关系,一方面,政是政,商是商,两种分属不同的社会角色,虽然因工作关系会产生“交集”,但“交集”的过程应当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决不允许有“交换”“交易”。“交集”之后应当各归各道,相敬如宾,恪守底线,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光明正大。对发现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线索,要及时核查、严肃惩处,绝不手软。同时,对行贿者也绝对不能轻易放过,要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其违法成本,引导企业守法经营。

  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与商人交往的行为规范,细化交往细则,立规矩、明纪律,健全完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让领导干部明白哪些能为、哪些不能为。强化领导干部日常监管,厘清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用制度管权、管钱,念好约束权力的“紧箍咒”,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彻底铲除腐败土壤,净化畸形的官商生态。

  不可否认,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商勾结有所收敛,“不敢腐”渐成气候,但另一种消极现象却出现了:一些地方为了与商人保持距离,避免负责任、受牵连,对企业“软拒绝”,官员也变得懒政、怠政,甚至“不接电话、不批文件就是一些官员的新常态”,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这是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新情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规范官商关系,除了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外,还需要给正常的政商交往提供健康交流环境和平台,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对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问责的必须严肃问责,防止懒政怠政等消极现象出现。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