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

2015年09月07日 06:56   来源:红网   郑渝川

  贵州省日前制定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措施,帮助其父母返乡创业就业,逐年减少该群体存量,要求每县每年减少人数不低于10%。据该省印发的《意见》,到2017年,力争引导20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为之提供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及创业担保贷款、场租补贴、创业补贴等支持。《意见》还提出,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2017年实现现有寄宿制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小学80%在校寄宿、初中100%在校寄宿。(9月6日中国广播网)

  贵州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政策思路非常明确:一方面要改善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设施建设,提高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和管理水平,尽可能杜绝因照看疏失引发的悲剧事件。实际上,即便实现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儿童父母等监护人)返乡创业就业,也同样需要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分布在农村的寄宿之家,科技、体育、文化设施,否则仍会出现儿童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管理照看问题。

  另一方面,着力推动该省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重庆等省市的经验证明,此举能够更好地带动劳动力流出地经济发展,也将减少外出务工劳动力大量流出造成的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父母等监护人的陪同和照看,是基层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的力量所无法替代的。

  落实《意见》,相对而言,第一项工作,即改善现有的相关设施建设更容易完成。统计出一个省的基层县乡人口、外出劳工劳动力数量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依照需求和项目建设要求,筹措资金建成相关设施。这些工作都有着很强的确定性,相对困难一点是资金筹措(但在该省多次出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悲剧事件的背景下,争取中央政府投资及民间公益力量资助,就不再困难),只要贵州有关方面做好统计数据和项目建设质量的把关工作,都不难完成。

  难就难在,如何真正有效的吸引贵州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先来说就业,不仅需要创造就业岗位,薪资水平跟沿海发达地区及贵州周边的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也不能有太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企业,还不能是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指定目标出台优厚政策所吸引来的“候鸟型企业(优惠政策期满即选择外迁)”。企业即便选择到贵州发展,显然也会优选以省会贵阳为中心的区域,该省相对偏远的很多地区也很难吸引企业和项目——就连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也同样存在资金、企业、项目流入极少,无论如何改善招商引资、出台怎样的优惠政策都难以改变现状的县市。《意见》要求贵州每个县每年减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存量,减幅不低于10%,这对于该省至少部分偏远地区的县市,很可能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难题。

  当然,如果能够实现较为踊跃的创业,也将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但问题是,很多基层地方的主管部门尽管口头上鼓励支持创业,也能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执行有关文件,但并不善于结合地方实际,以需求为导向提出针对性的支持举措。上级部门出台的激励创新创业的文件,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一线城市、省会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照搬到基层执行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

  简言之,吸引、推动外出务工劳动返乡就业创业,相比建设服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设施,更具有不确定性,是相关基层地方官员所不擅长并很可能超出其执行能力的要求。笔者以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贵州省的这方面工作,增强政策编制和执行环节的指导,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机构赴贵州服务;加快跨省跨地干部交流,从深圳等民营经济发达、创新创业活跃的沿海地区,抽调产业、科技创新主管部门官员到贵州等内地省份交流任职。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