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于平凡乐趣的七夕便是美好

2015年08月20日 14:28   来源:南方网   高亚洲

  又到一年七夕时,从朋友圈到城市商圈,无处不开启着“浪漫模式”,以喧嚣着这个节日的到来。没有任何意外,那个年复一年被诟病的话题被再次提及——被过度商业化的七夕,还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吗? 更进一步的直指便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七夕呢?

  对过度商业化的担忧,无论是基于对现代商业文明的抵触,还是因于对节日喧嚣的抗争,都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价值判断。不过,仍需厘清的是,常常正确的“过度”,在大多数时候,它只是一场适宜的附和,过了,意味着节日本身意义的消解,但过与不过的边界在哪?又有多少人说得清呢?正如大多数人在诟病七夕的过度商业化时,又有多少人说得清七夕的本原呢?在我们高谈阔论七夕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制造噱头和聒噪的符号呢?

  一个需要得以重复的常识是,无论七夕有着多么久远的历史,无论其附载着多么丰富的民俗、文学、艺术元素,它终归是那个久远的过去,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或者说向往,换句话说,它终究要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来。

  理解七夕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或许会少了些许的生硬和粗暴。据说七夕最初与爱情毫无关联,只是对纺织女神的神往,如今,当我们打量早已“面目全非”的七夕时,会否心生传承断裂的痛感呢?其实,七夕的变迁,是伴随着整个社会文化与观念的变迁,换句话说,无论是裹挟也好,顺变也罢,它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投射到现实中,便是这样的存在——同样是来源于七夕,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有着迥然不同的节日意味,比如大陆是关于爱情,台湾则是关于母爱,日本和韩国则是关于手艺,当然,即便如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约而同的一致,至于是什么样的形式或内容变化,其实并没那么重要。

  由此再来观瞻七夕之日的商业化,当我们对过度商业化的下意识诟病时,本身就隐含着我们对七夕中商业元素的接受。在现代商业文明中,传统文化并不是孤傲的存在,从商业文明逻辑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身就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商业的介入,并不意味着传统价值的消解,相反,它会以更丰富的形态去力证“七夕”的存在,或者说,在商业社会中,这就是七夕存在的形态。那么,为什么会有“过度商业化”的担忧呢?根源在于,在逐利冲动下,利益与文化出现了尴尬的本末倒置,换句话说,不是商业的过度介入,而是由于节日内涵的式微,不仅消解了节日的价值,更是对人们平凡生活秩序的“破坏”。当七夕被解构成购物、约会,甚至是合理的“出轨”,它如何不能成为人们眼中的焦虑和不安呢?

  于此而言,七夕它是一种在社会传统中沉淀的文化符号,更是现代人在传承中可以接近的生活方式。七夕之美好,在于在对历史钩沉中的体悟,在于对文化变迁中的感念,在于对现世安好的品味与珍惜,当然,最终都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平凡乐趣,比如心有向往,比如心中有爱,比如心有敬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