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边的广州地标广州塔二楼珠江摄影观景平台,在喜羊羊卡通动漫造型旁,三十多位怀抱宝宝的妈妈,集体哺喂孩子,共同完成母乳喂养快闪这一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现场有38位辣妈参与母乳喂养快闪,16位现场捐献1320毫升母乳。(8月2日《南方都市报》)
从古至今,哺乳都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通常在私人空间或者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哺乳快闪”则打破了常规,将哺乳活动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在眼球效应时代,这样一场突如其来却又戛然而止的行为艺术,成功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也引发了让人们关于母乳喂养的讨论和反思。
行为艺术的本义,在于通过另类、夸张的表演方式,来吸引人们的围观,从而进行自身的利益表达。而任何一项行为艺术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表达主题要能够击中民生痛感,契合公众的价值期许;二是表达方式要符合公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哺乳快闪”很好地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与认同。
透过表面的“壳子”,重拾对母乳喂养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才是“哺乳快闪”的“里子”。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流水线生产方式不仅对劳动场域进行了塑造,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奶粉广告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母乳没有奶粉营养丰富;事实上,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有益,也有助于妇女产后的身体恢复。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母乳喂养率总体偏低除了价值认知的误区以外,也和一些现实的障碍和困境有关。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之中,普遍性的需求往往能够得到重视,特殊性的利益诉求则通常被遗忘和漠视。工作场所也好,商场、车站等公共空间也罢,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就会影响人们参与母乳喂养的热情。
要扩大母乳喂养的公众参与,离不开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一方面,要加大科普力度,实现母乳喂养的价值回归,提升人们母乳喂养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要为母乳喂养创造条件,在工作场所和公共空间设置“妈咪屋”,让母乳喂养的私密性得到有效保护,不再难为情。只有当母乳喂养的意愿得到提升、渠道得以畅通,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困境,在本质上也是女性权益保护上的短板。优化哺乳环境、健全母婴哺乳的权益保护,减少母乳喂养的“后顾之忧”,离不开公共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从这个角度上说,“哺乳快闪”通过行为艺术的表达形式,来倒逼女性权益保护的“及时补血”,来促进女性关爱机制的“全面开花”。(杨朝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