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建人选择性排挤,有悖于银行业的核心道德

2015年07月31日 10:54   来源:光明网   然玉

  “上海的银行凭啥拒绝给福建人贷款?”来自福建的黄先生近日爆料称,自己已经落户上海,但因身份证号码头三位数仍是福建的代码350,就被上海的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拒绝房贷申请。记者随后向银行和房产中介多方求证发现,“不向福建人提供贷款”似乎已经成为上海一些银行的“潜规则”。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几年前,很多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的银行骗取巨额贷款,后来无力偿还,形成大量坏账,让上海的多家银行损失惨重。(7月30日澎湃新闻)

  一城之内,特定籍贯的客户群体,遭遇银行业的集体“封杀”。此类极端事件本就少见,其竟发生在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上海,更是让人惊诧。这种“差别化对待”的业界潜规则,多多少少有些地域歧视的色彩,因而一经曝出便难逃被口诛笔伐一番……各大银行基于过往教训,转而有针对性地规避风险,固然可以理解。然而,倘若肆意放大自身的“受害者情绪”,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转嫁伤害”,显然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众所周知的是,银行业的核心道德乃在于“契约正义”与“形式平等”。由此衍生开去,银行业方才建构起,一套完善的职业伦理。就此而言,一家健康的银行,首先应做到规则约定的充分告知,然后则是对规则的无差别遵守,以及对合乎要求客户的公平化对待。如果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动辄跳出事前宣示的普适规则,动辄追加临时性、无厘头的“额外政策”,其便不足以给市场以稳定预期,更不足以维系赖以为生的信用。可谓贻害甚大!

  “上海多家银行拒给福建人房贷”,这一无比狭隘的做法,已然背离了银行业的理性传统。此一举动,早已超越了正常的“资质审核”范畴,而更像是一种“报复式的排挤”:极少数福建商人的骗贷劣迹,招致了当地银行业的疯狂反扑。而且,这种“反扑”颇有外溢之势,以至于普通福建人都遭殃及——事实上,这种泛化的业务封锁,显得很是幼稚不堪。

  现实中,为了避免信贷风险,各家银行业已有了成熟的审核流程。通过与征信系统的充分对接,通过对资信情况、财务状况、失信记录等信息的考量,银行从业者已能实现对借贷个体的精准评估,故而多数时候能有效规避骗贷、违约等情况。而几年前,福建钢贸商人所以让银行损失惨重,恰在于后者背离了固有的业务操作规范,以过度宽松的标准,进行了太多不负责任的放贷。当风险不断累加,最后终于集中爆发。

必须意识到,福建钢贸商人的骗贷风波,根源还在于银行业自身把守不严。痛定思痛,理应及时查漏补缺。然而,“对责任的追究,不应超越事实本身”,让普通福建人为这段宿怨买单简直毫无道理!从之前的肆意放贷,到如今的任性封杀,当地银行业的错误实则一以贯之,那就是缺乏对刚性规则的真正尊重,总是根据一己好恶、一时之需,来变通着执行规则。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