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价格改革的出发点

2015年07月20日 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价格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近期,天然气、电力、医药等重大价格改革逐步推出,多数服务价格陆续放开,这些改革都是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让人欣慰的是,从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改革推出后,民生问题始终是首要关注和保障的。有关部门努力创新方式、细化配套,在实践中取得可喜成绩和丰富经验,形成了灵活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一,区分存量和增量,稳定存量。为避免改革对现有市场特别是居民生活的冲击,在改革中,区分存量和增量,逐步推进并轨。比如,在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改革中,增量气价格一步到位,存量气价格分三步走,逐步理顺,保持了市场稳定运行。

  第二,区分居民和非居民,稳定民生。不能一揽子推开地改革,区分非居民和居民,先推进非居民价格改革,后择机推进居民价格改革。比如,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首先考虑调整非居民用气价格,居民用气价格不变。推进电力价格改革时,也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非居民用电价格上。谋划铁路运输价格改革时,也是按照先改革货运价格、后改革客运价格的思路进行。

  第三,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保障基本。合理区分群众生活基本和非基本需求,确保基本生活需求价格稳定。比如,正在全面推行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均设置了第一档即基本生活需求用量,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并对特困人群、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设定减免优惠用量或增加补贴。在推进养老、殡葬等服务价格改革时,也充分考虑和保障了基本需求。

  第四,完善价格补贴机制,兜住底线。重点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牢牢织密底线。建立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将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物价临时上涨,发放价格补贴;物价持续上涨,提高保障标准”。近年来,各地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启动联动机制,累计已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0多亿元,对安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价格改革勿忘民生。从根本上讲,能否解决好民生保障问题,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特别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等领域价格改革,都要继续啃“硬骨头”、继续涉险滩。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必须如履薄冰、周密部署,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价格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艾 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