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青菜公公”是“卖菜的太监”

2015年07月15日 13:55   来源:中国江西网   郭元鹏

  提起闽南话,不少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青菜公公(随便讲讲)”。现在,闽南话也要有等级测试了——像英语四六级一样。厦门市语委办7月13日证实,厦门将开考闽南话水平考试,最快明年1月举行第一场考试。(7月14日《厦门日报》)

  能够像模像样的,一本正经的,把方言端上文化的餐桌,可以说,厦门是第一个有此勇气的地方。在普通话推广法制化的今天,这样的举动似乎有点“大逆不道”,似乎有点“权力任性”。但是,恰恰是这样的举动才更加宝贵。保护文化遗产,拯救地方方言,早就应该有一个全新认识。拯救地方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不是水火不容,这两个事物原本并不矛盾,只是我们在具体执行中,将普通话的推广走火入魔了。

  厦门的这次方言水平测试,是很认真的。不仅对厦门版闽南话分成三个级别,而且还将实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让我们看到了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正如在厦门这个地方,还有多少青少年知道“青菜公公”的含义?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有地域的特色,它有融合的碰撞,它有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宝贵的经历,其留下的事物也是十分珍贵的。可是,眼下,除了年纪大些的人还能说出几句方言,还能听懂几句方言之外,还有多少人能说出一二?我想,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方言也和英语差不多了,也只能够说出“哈喽”和“OK”了。

  去年的时候,有一家民间方言保护组织,开展了一场方言的拯救行动。志愿者们带着录音机,四处收集方言,将建立一个方言博物馆,遗憾的是,遇到了困难,及时投入很大,一些方言也已经找不到了。当未来方言成为天书的时候,我们听着方言就像听外国话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已经泪流满面,我们的文化也已经千疮百孔。不懂方言的我们真的就高大上了,真的就很有文化了?

  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精力,去学习英语,这是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精力,去学习普通话,这是实现交流无障碍的需要。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非把方言踩到脚底下,再狠狠的跺上几脚。方言还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

  在厦门版的闽南语中,有个“青菜公公”,什么意思?我想如果不是有人解释,其他地方的人,或者是当地孩子,必然有人会 以为是“卖青菜的爷爷”或者是“卖青菜的太监”,这岂不很是可笑?

  “青菜公公”的意思是“随便说说”,拯救方言也不能只是“青菜公公”。一方面,要开展方言水平测试;一方面,要走进课堂作为兴趣课;一方面,要多创作方言版歌曲,提升兴趣。粤语歌很好听,也容易听不懂,但是,唱着粤语歌的我们就影响了普通话的水平了吗?

  理性看待方言,才是文化的包容。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