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优质生源 不要弄成面子工程

2015年07月01日 07:22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近日发生北大清华为抢优质生源而在多省份发生“掐架”,两校招生组互相指责对方进行诈骗、花钱买考生等行为。教育部昨日作出回应,重申高校不得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社会上对北大清华两校抢生源多有嘲讽,在这种氛围下,连高考状元以及历史上的状元一起“躺枪”。人们嘲笑状元少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又嘲笑高校争抢优质生源无意义。

  其实说状元很少有顶尖人才,涉及顶尖人才的评价指标,结论基本上都是片面之词。比如古代的状元,登顶政坛金字塔的可能很少,但他们可以直接担任“局级干部”,其从政起点极高,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平均等级不会低。

  至于高校抢生源,本身没什么不对,它是高校间竞争的必然要求。有人以为美国名校不抢生源,这其实只是一种想象。美国有各种各样的高校排行榜,从学科排名到学校排名,再到毕业生薪资排名,都证明其大学竞争的残酷性。拥有优质生源,对高校意义重大。美国高校也把奖学金作为一种抢生源的手段,前几年,香港顶尖大学也曾以重奖招徕内地高考状元。

  中国大学抢生源本身无可厚非,真正错的是他们过分拘泥于分数,逻辑推演到极端就是抢状元。个别学校将录取状元多少作为广告和炫耀的内容,抢状元变成了中国顶尖大学的面子工程,暴露了大学内涵的苍白。

  老实说,北大清华为抢优质生源互掐应该不是两校的意思,它只能说明招生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展开竞争。高校都是派出招生组,包干一个地区。为完成任务指标,高校之间的竞争有时候难免变成私人间的意气用事。但中国高校对分数的偏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分数、状元也就成为判断生源的标准。

  但大学的使命在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现在高校高度重视“集天下英才”,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育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一些名校出台了各种名目的抢生源方案,但优质生源进校后,即成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与中国科大当年办“少年班”的那种专注与付出形成鲜明对比。

  这多少也能说明,当今中国大学有点急功近利。抢生源相对容易,在招生期上门做做宣传说服工作,许以几样小惠,事情就结了。育人却复杂得多,既需有教无类,又要因材施教。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制定培养方案,投入资源、时间和精力。大学重视抢状元,深层次原因很可能是状元具有成长的自觉性,让大学省事省力。

  我国诸多高校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毕业生的能力与职场表现,这是育人的成果。相对于抢生源,育人显然更重要。北大清华抢生源不好笑,它多少说明两校还有些激情与活力。而大学的激情,更应在教学、育人方面表现出来,并能为社会所瞩目。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