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学子复读成状元,用不着惊呼和赞赏

2015年06月26日 10:14   来源:大河网   钱桂林

  24日晚上12点左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招生办的老师先后打来电话,力邀湛江理科状元周晓畅报考他们各自的学校,并问她想上什么专业。周晓畅今年19岁,在今年高考分数为696分,勇夺湛江地区理科冠军。其实在去年,她已经参加了高考,超过了重点分数线,但因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学府,选择了复读。(6月25日中国江苏网)

  真的挺敬佩周晓畅的,去年高考已超过了重点分数线,但她选择了复读,今年一举成为湛江理科状元。这“状元”的牛皮可不是吹的,她的确很有实力,也获得了她的成功——北大清华争着向她伸出橄榄枝。不过,周晓畅的“成功”最好别复制。

  首先,周晓畅的“成功”很难复制。选择复读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复读对学生而言,尤其是有着强烈的个人奋斗目标的学生,心理可谓亚历山大。周晓畅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其他的复读生能承受得了吗?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再者,周晓畅的“成功”不能复制。一者,复读生侵占了应届生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我国,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还是相对较为紧张的,不少学生只能望“名校”兴叹。周晓畅去年已达重点分数线,她选择复读,由于她实力骄人,有望给所在的复读学校和教师带来惊喜,故而教师在平时的学习辅导中对她会特别倾心和尽心,这无疑占用了部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对应届生有些不公。二者,不少优生因为没有考取理想中的名牌大学而选择复读,会形成一种不好的社会导向——唯“名牌大学”是瞻,不达目的就不罢休。倘若这一心理成为一种扭曲的社会潮流,那些非重点院校甚至高职学校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周晓畅选择复读,这是她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周晓畅选择冲击北大清华,这是她的理想,我们不该说三道四。问题是北大清华真的那么有吸引力,以至于铤而走险的去选择复读?

  个别媒体在报道状元周晓畅时,流露出的是一种惊呼与赞赏的态度,这对社会所形成的冲击波是相当巨大的。平常一些去看“学子复读成状元”,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理性起来、成熟起来,如果老是被冲动和功利所裹挟,那样会很可怕。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