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让谢师宴成为老师的“头疼饭”

2015年06月17日 07:30   来源:红网   杜建锋

  高考完两周不到的时间,福州部分酒店力推谢师宴套餐,且预订数已超百桌。昨日,东南快报记者获悉,我省各地纪委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因此不少教师进退两难,纷纷选择另类“散伙”方式。(6月16日《东南快报》)

  高考才结束,谢师宴就来了,真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人躲都没处躲。这不,虽有纪委明令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但是也挡不住学生、家长的感恩之心,酒店也顺势推出1353元、888元、998元等不同价位的谢师宴套餐来招揽生意,看来,“高考经济”还要红火一阵子了。

  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谢师宴,也让不少带高三的老师感到十分的头疼,原因有三:

  一者,在情与法之间徘徊犹豫。带学生三年,自是感情深厚,学生与家长知道老师的辛苦,知道老师的不易,设下酒席,有情有义,怎能推脱不去?但是碍于纪律,囿于法令,又怎可欣然前往?明确拒绝,告之以“有纪律约束”,恐怕又背负“不识抬举”之名。

  二者,在真与伪之间逡巡不决。谢师宴往往带着浓厚的感恩味道,倘有家长等诸人在场,酒酣耳热之际,溢美之辞、阿谀之语就会出现,假话、套话一大篇,师生之间的真情、真性情却又消失不见,于此而言,不善应酬的老师几成宴会的“中心”,此种场合怎能不令人尴尬。

  三者,谢师宴会占用老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一届高三,辛苦三年,早操、晚自习,一天有多少时间陪着学生;节假日,又有多少时间用来补课。亏欠家里太多,高考之后,老师需要尽力弥补家庭成员的责任,但是“望不到头”的谢师宴,无法拒绝的人情世故,却又让多少高三老师头疼。

  面对形形色色的谢师宴,老师自有其难以言说的苦衷。记得有位老师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学生考得好,你有面子,但归根到底那是学生的底子好,与你何干;学生考得不好,原因是你没教好,你还有脸参加谢师宴。”真的,令人头疼的谢师宴不是很重要,毕竟那种场合太正式、太严肃,与平等、纯洁的师生关系多少有点不合,与提倡节俭的社会风气多少有点相悖。

  其实,感恩的形式还有许多。或许,离别时一则问候的短信就是满满的暖意;或许,一张照片就可以留住三年的记忆;或许,一次别有情致的散步就足以让人感怀许久……感恩不在于那个觥筹交错的谢师宴,不在于道谢的话语常常挂在嘴边,而在于高考之后,你依然能够奋力前行,不负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负青春年华,如此,那个令老师头疼的谢师宴可以休矣。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