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聊城阳谷开通仲裁微信平台 百姓维权“触手可及”

2015年06月15日 17:40   来源:齐鲁网   

  齐鲁网6月15日讯(记者 布双起 通讯员 侯东杰 丁锡军)“足不出户,我便搞清了申请劳动人事争议的全部过程和所需材料。”刚刚维权胜诉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在某公司上班,2014年底,由于用人单位单方面给她调岗降薪,张女士对单位的做法极为不满,多次找单位领导讨要说法,但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在张女士万念俱灰时,她的一个朋友向她推荐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之后,张女士经常通过该微信平台查找关于劳动人事争议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时直接通过微信留言等向仲裁工作人员询问相关政策。当得知用人单位的做法确实违法时,张女士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了仲裁,并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

  张女士登陆的微信平台就是阳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开通不久的“阳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该平台于今年4月23日开通,5月6日正式运营。平台的开通,是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一次工作创新,也是普法宣传与便民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仲裁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了新形势下媒体工具的作用。

  阳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微信主要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事指南、预受理审核、典型案例发布、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法规宣传、接受社会公众咨询、申请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等。微信平台包含“工作动态”、“我要调解”、“我要仲裁”三大类十三个子栏目,涵盖“维权渠道、受理管辖、调解申请、受案范围、仲裁流程、仲裁提示、常用法规”等多方面内容,并由专人定期更新内容。微信平台使广大群众更直观地了解如果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程序,以及寻求何部门的帮助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阳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通后,阳谷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针对该平台制作微信二维码宣传页,宣传页上的几个大字非常醒目:“欢迎大家扫一扫,劳动人事争议不烦恼。”宣传页被张贴在医院、银行、宾馆、饭店、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吸引广大群众关注,另外也通过发放宣传名片、发送手机微信、短信或通过网格媒体等向社会进行公示。通过宣传,该微信关注度不断上升,粉丝也加速增加,微信服务模式初显成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