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把状元说得那么不堪

2015年06月12日 07:25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王石川 

  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共有数十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与学界“状元”相比,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在商界打拼的“状元”中,出现了千万富翁和亿万企业家,但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等全球富豪榜和中国富豪榜。相比而言,文学、传媒、法律、证券、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某研究院连续第9年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该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6月11日《南方日报》)

  每年高考前后,嘲讽和贬抑“状元”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但是根据《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可知,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共有数十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他们集中于文学、传媒、法律、证券、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难道这些领域不是行业?难道在这些行业成为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就不是行业佼佼者?应承认状元们在政界和商界没有过于亮眼的人物,但不等于他们在其他领域没有卓越表现?以偏概全,否定“状元”们的努力与成就,并不能让人服膺。

  多年以来,之所以有人不遗余力地否认“状元”,无非两种可能,一是通过贬抑状元以鼓励那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告诉他们即便考上“状元”又如何,还不是没什么成就? 二是旨在瓦解“状元”情结,并直指当下的应试教育。言外之意,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是庸才,那些在应试教育中考得好的学生,其实没什么出息。应该看到,千百年来,本国确实弥漫状元情结,至今不散,状元情结过于热烈,确有病态之嫌,不应推崇。当下的应试教育也有诟病之处。

  高考也许有偶然成分,但不是谁都能成为“状元”,他们自有过人之处。“状元”在高考中拔得头筹,不意味着他们永远在各领域领先,这是事实。但是,他们继续努力,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内有所成就,不应抹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高校“抢状元”是一种恶性竞争    2016年07月06日
  • ·状元热降温须釜底抽薪    2016年06月30日
  • ·“状元”的人生不应只辉煌一次    2016年06月29日
  • ·褒奖状元郎,不应靠“状元房”    2016年06月27日
  • ·高中之高,不在状元    2016年06月27日
  • ·严禁炒作状元先要打破教育GDP    2016年06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