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奢侈品“中国军团”崭露头角

2015年06月11日 07: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韩冰

  “‘亚洲虎’出击奢侈品市场!”法国第一大经济报纸《回声报》10日赫然打出这一标题。这份报纸用整版报道了中国奢侈品商集体崛起的现象,读来颇为有趣。

  报道说,德勤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按营业额计算,2013年全球奢侈品商前100强中,中国奢侈品商已经增至五席,“中国军团”的销售额已经占前百强销售总额的11.3%,虽然仍低于法国的23.2%,美国的20.5%和意大利的16.5%,不过分量已然不容小觑。

  中国奢侈品商们的业务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前程难以估量。据德勤奢侈品部负责人介绍,2013年中国奢侈品商营业额的增长速度达到33.4%,是美国奢侈品商的3倍,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的奢侈品商。

  《回声报》的惊呼背后,洋溢着一种“秋风未动蝉先觉”的危机感。众所周知,法国在全球奢侈品江湖中长期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从服装到首饰,从手表到烈酒,无不活跃着法国奢侈品牌。奢侈品既是法国的财源之一,又是法兰西荣光的支柱。如今,中国奢侈品牌们迅猛崛起,法国媒体对此自然格外敏感。

  “中国军团”离法国劲旅究竟有多远?据披露,从个例上看,来自中国香港的周大福集团2013年高端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超过法国的老牌劲旅开云集团和欧莱雅(奢侈品部),位居全球第4位。但整体上,法国依然牢牢占据统治地位,销售额占百强销售总额比最高,平均销售额同样以45亿美元位居榜首,前十强中路易酩轩独占鳌头,开云和欧莱雅也跻身前十。

  目前在奢侈品界足以和法国一竞风流的,并非中国人,而是美国人。前十强中,唯有美国公司和法国一样占据三席,分别是雅诗兰黛、拉夫·劳伦马球和PVH集团(旗下有卡尔文·克莱恩、汤米·希尔菲格等服装品牌)。

  在《回声报》的眼里,中国的奢侈品商不乏悠久的历史,比如上海老凤祥就创立于1848年,与法国知名钟表商卡地亚(1847年成立)几乎是“同龄人”;中国奢侈品商的国际范儿也正逐渐成形,周大福就被该报称为“亚洲的蒂芙尼”。此外,老凤祥出击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六福集团打进澳大利亚等中国奢侈品商“走出去”的市场动态也被一一列举。

  不过,中国奢侈品商们距离世界顶尖水平显然还有不少差距。《回声报》指出,在市场布局上,即使是荣登中国奢侈品界翘楚的周大福在欧洲也依然籍籍无名,其它的中国公司格局也大多局限于亚洲和中国。在盈利水平方面,跻身前百强的中国公司盈利率平均只有8.5%,低于百强平均水平10.3%,与法国公司平均11.5%的水平相差更远。

  作为消费品中的“高精尖”,奢侈品牌的发展颇能反映一个社会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积淀,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奢侈品生产的发展值得欣喜;另一方面,法媒的横向比较,也真实地放映出中国品牌的不足和软肋,知不足方能谱写新精彩。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