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卷款5亿,“油硕鼠”何以遁形?

2015年06月05日 07:28   来源:红网   张立

  目前正是农忙时节,在这个用油的高峰期,河南省周口市多个县区的加油站却突然闹起了油荒。6月2号有多名加油站老板堵住了周口市中石油的加油站?这几年他们都是从中石油周口销售分公司批发汽、柴油,为了应对麦收季节用油高峰,老板们都提前几个月把油款支付给了中石油周口销售分公司经理陈艳。大概五个亿左右,全是底下各个乡镇,各个县级乡镇的。加油站的个体户给她打的油款,老板们怀疑几亿元巨额油款已经被陈艳卷走了。(6月4日河南电视台)

  中石油周口分公司的油品交易款,竟然是先打到销售部主任陈艳个人账户上,并且这样的违法行为持续数年之久一直未被纠正,直至作为“主任”的陈艳卷巨款逃走东窗事发。中石油周口分公司这回是摊上大事了。但更为焦急的,应是那些油品交易受到影响的众多加油站老板和广大用户们。

  俗话说,店大欺客。这一点,中石油周口公司也不例外。加油站的老板为了在石油供应上万无一失,都是提前将石油款打给中石油周口分公司陈艳手中。这无疑给陈艳利用这种时间差套取用户款项埋下了祸根。而用户们为了获得无忧的供应,只能就范。

  早在今年年初,中央巡视组入驻中石油总部后,经过调查,发现中石油存在着用人腐败问题,那么,作为周口市中石油营销主任,是否也存在着用人腐败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陈艳利用业务上的强势,将公司油款通过个人账户走账,已然违反财经纪律,知法犯法暴露了其个人的不法作法,而在事发前,陈艳还骗取朋友数百万元巨款,显示其逃亡早有预谋。于公于私,都表明,在对陈艳的使用方面,中石油周口公司存在失察问题。

  对内面言,制度驰废,个人说了算,上级监督不力,显然更助长了陈艳“油耗子”的贪欲。即便是陈艳转任客户部经理,但缺少必要的公示,相关客户也未被明确告知,这是公司本身重大失误。作为监管部门,如果公司能够早日发现陈艳的不法行为,就可能堵塞住陈艳卷款失踪的行为发生。

  面对客户的质疑,中石油相关方面回复称,陈艳行为属个人行为。显然,中石油的回复很难站得住脚。陈艳要求将石油款项打到个人账户上,其行为持续数年,在客观上已经视为中石油公司给予了默认,其本身没有纠正就暴露了中石油已然开始犯错。况且作为部门负责人的陈艳,其行为如无特殊说明,就不证自明的是职务行为,中石油又怎么说陈艳行为是个人行为呢?

  中石油虽然规定,严禁员工通过个人账户收取客户销售款项,但执行软弱,监督不力,却将责任抛给陈艳个人,以及购油户,会更加不利于中石油与购油加油站纠纷的解决,也不利于中石油污点的祛除。

  当前,正值夏收前夕,燃油供给的保障,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夏收作业的便利与否。中石油是给广大农户和加油站“加油打气”还是给陈艳职务不法行为“注水”,考验着中石油的纠错能力、法治水平和企业的社会担当。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