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加石油大省选战 令能源政策添变数

2015年05月15日 07: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曾德金

  在加拿大西部石油大省阿尔伯塔日前举行的省选中,左翼新民主党(NDP)罕见地击败长期执政的进步保守党(PCS)赢得执政地位。结果公布后,业界并不看好该省未来石油行业的政治环境,以注重保护工人利益著称的新民主党的上台,将使未来阿尔伯塔省石油业面临政治变数。

  原本在省议会只占四席的左翼新民主党终结了进步保守党连续44年执政的历史,且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省议会多数议席。加拿大联邦大选计划在今年10月举行。也有分析认为,素来是保守党政府“票仓”的阿尔伯塔“一夜变天”,可能会改变今年加拿大大选的政治天平。

  加拿大《环球邮报》的文章说,新民主党所承诺过的时薪15加元(按6日当日汇价约合78元人民币)将是全加最高小时工资水平,这受到工会赞扬的同时,也引起企业的紧张。报道称,新民主党在竞选时曾承诺,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向富人加征10%的收入所得税并且作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承诺。

  新民主党党首瑞秋·诺特利5日在赢得选举胜利后表态,要确保油气行业的发展。但加拿大电视新闻网站说,诺特利也认为,“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使阿尔伯塔的经济更加多元化、更加具有弹性,结束这种(因石油价格变动)经济时好时坏的过山车局面。”

  能源行业是阿尔伯塔省支柱产业。进步保守党一直比较支持阿尔伯塔能源产业的发展。但业内人士认为,现今由于选情风向突变,能源行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左翼的省长及其政党,因为新民主党一直对现有的税收和环境政策持严厉批评态度。

  另外,对于目前加拿大正在进行的两大石油管道项目建设,即跨越加美边境的基石输油管道项目和“北方门户”油管项目,舆论担心,该两大项目或将因为新民主党的上台而受到搁浅,将与上届政府极力推动这两条管道项目的做法截然不同。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阿尔伯塔省的执政党刚刚改选,诺特利及其领导下的新民主党的能源税收及其支持的管道项目等政策,目前尚不明朗。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6日的报道也说,诺特利的新民主党政府在阿尔伯塔省开始执政后,选民们与她的“蜜月”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这对她的执政能力是个巨大考验。

  随着油价的低位运行,作为深度依赖石油和金属出口的国家,加拿大经济对油价波动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

  尽管加拿大央行行长近日表示,油价对经济的正面效应正在显现。不过,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5月4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加拿大经济正遭受油价暴跌的深层次影响,油价下跌给2015年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总体上将是负面的。

  而加拿大统计局5日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今年3月该国贸易逆差达30亿加元(约合25亿美元),创2010年3月以来最高纪录。

  加拿大统计局称,能源价格走低抵消了包括汽车等非能源产品增加的出口额,从而拖累了3月出口的整体表现。数据显示,3月份能源产品出口额69亿加元(约合57亿美元),环比大幅萎缩8.9%,其中石油化工能源产品出口大跌29.7%。

  5月5日阿尔伯塔省的省选结果刚刚出炉,这个产油大省的政治“变天”,将直接影响着未来加拿大的石油经济,未来加拿大各个政党必将围绕石油政策继续角逐。

  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称,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暴跌,阿尔伯塔省支柱性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投资大幅度减少,裁员大幅增加,省政府财政也出现巨额赤字。在这种情况下施政,对任何政府都是艰难的挑战。不过,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副院长王佳认为,作为石油大省,阿尔伯塔未来依然会重视石油产业对其经济的作用,因此总体来看,能源政策的大方向仍旧可期。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