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网络语言糟蹋了汉语的优雅美

2015年06月04日 15:22   来源:人民网   刘克梅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中,“尼玛”“屌丝”“逗比”位列前三位。专家呼吁,在揭示当今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的同时,呼吁大力加强网络语言净化,构建网络空间的“绿水青山”。(6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

  汉语之所以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绝不仅是因为全球华人多,而是汉语作为一种典雅、优雅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它已经从文化气质上,征服了人心。是流俗之上的优雅,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无可代替的贴心会心与舒心。

  中国古人在造字造词时,就进行了高度的提纯。比如很多成语,多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成语“指鹿为马”见证了赵高的奸诈,“孔融让梨”呼唤的是“少年君子”,“见贤思齐”呼唤的是向善向美。这些语言在传播的同时,更将古典和时尚融为一体,让文化历史韵味得到现代化传播。这种优雅厚重,才是汉语最有光彩的地方。当下汉语既要创新发展,也要做好文化传承、历史借鉴,留住这种独特的光彩和古韵。

  可看看这些所谓的网络流行语,“尼玛”“屌丝”“逗比”等,就是典型的爆粗口,网络语言所谓的“翻新”,只求快感、刺激,甚至糅进粗鄙化元素、娱乐化杂质,形成了一种“以粗鄙为美,以卖弄为时尚”的审美倾向。这些网络语言割断了汉语优雅的“文化经络”,无怪乎很多人认为当前存在着汉语应用能力危机。

  再好的文化,如果不能得到敬畏性发展和创造性继承,而是任意糟蹋,好文化也会变味变质,走向肤浅和庸俗。就像典雅的昆曲少人问津,厚重的《红楼梦》少人欣赏一样,都是一种“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的文盲行为。

  个人审美粗鄙点,顶多是品味的问题;汉语被贴上了粗鄙化的标签,毁弃的却是文化的根,让时代文明风貌、国家文明程度蒙垢,我们绝对不能答应,而应该进行理直气壮的纠错、严惩。更要做好优雅而古典的精神继承,让汉语在我们的手里,焕发出时代光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