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涵养“让功”的境界

2015年06月04日 09:09   来源:人民日报   陈鲁民

  建功立业一直是世人的最高追求,古人就把“立德、立言、立功”,作为人生的成功标志。功劳面前,有争功、抢功、贪功、冒功的,也有让功、辞功的,可见世相百态,风节人心。

  争功。你觉得功劳大,我觉得功劳更大,你自认居功至伟,我认为首功非我莫属。所以,苦战奋斗时,勠力同心;到了论功行赏时,就会纷争不断。三国末期,曾闹出争功悲剧。司马昭遣钟会、邓艾两员大将分路伐蜀,钟会取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取了成都。灭蜀后,钟、邓争功,闹得不亦乐乎,姜维从中用计离间,结果钟、邓两败俱伤,又相继被杀。这就是著名的“二士争功”。

  贪功。把别人功劳据为己有,人家辛辛苦苦地种树浇水,他心安理得去摘桃子。平定东吴时,大将王濬冲锋陷阵,捕获吴王,功劳第一。可皇帝的亲家王浑却出来抢功。不过,世人都知道真相。贪功的人,过去有,现在也有。例如,一些科研部门的头头脑脑,把部下的科研成果当成自己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名利双收,这就叫科研腐败。

  让功。明明是自己立下的功劳,却要让给他人,很需要胸怀和风格。东汉名将冯异,曾帮助光武帝平定天下,但到论功行赏时,其他人拥到皇帝面前表功、争功,他却远远地站在一棵大树下,后人尊称他为“大树将军”。粟裕将军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却两让司令职务、一让元帅军衔,传为历史美谈。他们都有开阔胸怀,都是大写的人。

  平心而论,功名利禄,人人向往。争功是人之常情,虽不高尚,但可以理解;贪功乃小人之行,品格低下,心胸猥琐;让功是君子所为,高风亮节,胸襟博大,堪为楷模,流芳百世。

  (摘编自5月25日《天津日报》,原题为《争功、贪功与让功》)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