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云南大理古城维护费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2015年06月02日 08:23   来源:燕赵晚报   侯坤

  根据云南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公告,从2015年9月1日起,在大理古城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将征收古城维护费。旅行社行业将根据其接待进入古城的游客人数,按每人次30元收取;旅行社以外的其他行业,按营业收入的1%收取。大理古城为国家4A级景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大理古城旅游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据6月1日新华网)

  大理古城征收古城维护费,如果确系古城维护需要,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并非不可。但是,古城维护费究竟将如何分配使用应有完整合理的规划,具体收支细节亦应适度公开,以严谨科学的使用过程,来证明其确实用于了古城的维护。否则,古城维护费一味强制性收取,无法对使用过程自圆其说,古城管理方便有以维护之名行涨价敛财之实的嫌疑。

  按照2014年大理古城500万人次的游览人数计算,每人征收30元古城维护费,每年总计收费将达到惊人的1.5亿余元。显然,如此巨款的收取和使用牵涉众多,必将吸引公众的强烈关注,绝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古城管理方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视角,拿出完整合理的维护费使用规划和收支明细,才能使这项收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首先,古城维护理所应当,但维护费用总额应有科学评估及常规预期。按照常理,既然大理古城决意征收古城维护费,理应事先有充分的调研和细致的规划,对于古城维护所需资金数额了然于胸。然而,如今古城维护费却是按人头收取,收费时限亦未言明,收费总额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看来,古城管理方对维护所需资金总额也并不清晰明确,而是流露出“收多少算多少”的随意和不负责。那么,如果最终所收取费用超过了古城维护所需资金额度,超出的部分如何处置,古城管理方恐怕很难给出合情合理的说明解释。如此一来,多收取的古城维护费成了额外的营业收入,大理古城便难逃以维护之名敛财的指责了。

  其次,古城维护费收取后,具体使用过程也应合理规划并公开透明。每年总计超过1.5亿元的巨额资金,使用分配过程不应该含混不清,其使用细节理应向公众有所展示。须知,如此巨额资金的流转过程中,使用细节能否令人信服,是否有层层截留分红的现象,将是公众格外关注的问题,也是古城维护费的收取是否能获得公众理解支持的关键。要做好这些,古城管理方只需将古城维护花费细节公之于众,便可以使真相一目了然。

  总之,如果缺乏合理规划和收支细节支撑,古城维护费便难以“师出有名”,极容易成了变相涨价,遭遇指责也是必然。古城维护费取自游客未尝不可,但一定要保持相关规划与账目的明晰,绝不能成为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当一项收费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于公众面前时,公众自然会对其少了一些抵触与质疑,更愿意去理解和接受。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对防洪古城,别止于羡慕    2016年07月15日
  •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2016年06月03日
  • ·古城收费丽江别重蹈凤凰覆辙    2016年06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