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的财政状态,与经济发展新形势有关,也受到了税制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从增收的角度看待财税改革,还应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努力盘活存量资金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同时,更要有序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并与货币政策等协调发力
去年以来,财政收入呈现中低速增长的态势。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2%,前4月累计同比增长5.1%。
过紧日子的财政状态,与经济发展新形势有关,也受到了税制结构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速自然会相应降低。而且,我国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财政收入本身受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较大,具有随着经济减速、物价回落而增速放慢的特征。
自去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获得通过以来,多项重要的财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笔者认为,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将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变化。不过,我们决不能仅仅从增收的角度看待财税改革,而是要对以下3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加快推进税制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2016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可以预计,接下来的税制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应该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构性减税虽然在短时间内会造成税收减收,却也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更会增宽应纳税税基,财政收入届时将会得到反哺。所以,不能因为财政增速放缓,而停止结构性减税改革措施的推进。比如,今年计划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推行营改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产业链的总体减税,但同时也会在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化分工协作、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其改革进程。
此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也应进一步完善并切实落实,促进创业创新,推动稳增长保就业;其他税种的改革也应同步跟上。比如,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调节生产消费行为、促进节能环保。
二是盘活存量资金。资金沉淀、闲置,一直是不少部门和地方的顽症。在财政收入紧张、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盘活存量资金格外重要。值得关注的是,眼下,一些地方官员为了避免“犯错”,存在懒政怠政的情况,造成了新的资金闲置,在盘活存量资金的同时,更要加大对上述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还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绩效考核,防止“为花钱而花钱”。
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相比巨大的公共支出和社会投融资需求,财政资金本身毕竟有限,应当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发展等。当前,各地正在大力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来说,PPP模式还是比较新的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到,PPP模式不是要社会资本给财政“填缺口”,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而是要将其作为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拉动投资增长、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模式,需要各地完善合作机制,坚持契约精神,规范操作、防控风险,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增收,还可以推动经济转型、促进节能环保、激发社会创造活力。财税体制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应有序全面推进,并与货币政策等协调发力,防止改革措施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支撑。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早日建立起现代财政制度,也才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