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制度创新摆在国企发展的突出位置

2015年05月21日 08: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者按 新常态对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企绩效得到明显提升的外部环境因素发生深刻变化,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明显减弱,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制度创新摆在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显著改善和提升国企的绩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在支撑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有企业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就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种种争议也一直没有间断。其中,一个重要争论话题就是国有企业的绩效问题。普遍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不高,但如何看待和解决国有企业绩效不高的问题却存在不同认识。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衡量国企绩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另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占有大量资源,利润主要来自垄断和政府补贴。更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不清,解决国有企业绩效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私有化。可见,正确看待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绩效,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是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方向选择问题。

  (一)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盈利性组织,绩效高低是判断其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而言,要赢得市场,要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改善和提升经营绩效。而企业要持续提升绩效,不仅要有好的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还要有好的公司治理和运营机制、好的企业文化和人才团队,还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

  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制度创新更有特殊意义和更具重要作用,是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治本之策。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已发生实质性重大变化,总体上已经与市场经济相融合,但不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离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还有相当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相对我国的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技术、资本、规模、人才、管理等市场竞争要素方面,更有实力,更具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整合和配置企业的内外资源,使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将会显著改善和提升国企绩效。

  (二)

  经过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高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和支柱作用,能否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新常态对国有企业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绩效得到明显提升的外部环境因素发生深刻变化,许多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明显减弱,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和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实现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机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机制,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体制机制取代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体制机制,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绩效改善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制度创新摆在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绩效提升的基础性、根本性因素。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才可能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和进展。股份制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也是国有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选择和制度取向。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的股份制,不仅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绩效。因此,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单一国有产权的结构。

  二是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制度选择。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任务。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力,主要取决于公司治理是否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经理人市场、控制权转移、市场竞争等企业内部和外部机制主要也是通过公司治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因而,公司治理成为影响企业绩效的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反之,企业绩效的变化会引发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最终导致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变动。在特定的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下,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和改善激励机制等来影响经营管理者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因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是继续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经营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重要保证。因为,体制影响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机制决定人的行为,而企业员工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效率。不仅如此,机制还具有反作用,反过来也会影响体制和制度设置的有效性。不解决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不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等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由于缺乏机制保障,国有企业也难以充满活力和竞争力,难以提高经营效率。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同时,要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国企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更好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要求。

  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对突破国有企业体制障碍具有较强的牵引作用,对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前提。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就必须进一步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因为,能否做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并不取决于国有企业本身,主要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另一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无论是做到产权清晰还是权责明确或是管理科学,都离不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因为,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最终出资人,对国有产权的界定和划分及授权具有决定权。同时,国有企业能否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不少问题如高管人员的选聘和任用等,也不取决于国有企业本身,也需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推动。不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入手,国有企业难以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也难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从现行以管国有企业为主转变到以管国有资本为主。为此,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进一步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国有资本管理又有利于国有企业有效经营,使市场竞争的压力能够层层传导到每个企业员工,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能够有效落实到每个企业。

  五是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体制。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保障,对国有企业绩效也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除面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带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面临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带来的腐败多发的问题,因而,加强监管、遏制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权益受损的任务更为艰巨,更加繁重。要有效遏制国有企业腐败多发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国有企业的源头反腐,预防和减少国有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完善和发挥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探索和创新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发展取得的明显成就已证明,只要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尊重企业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使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也完全可以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完全可以具有良好业绩,对此,我们应充满自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