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打鬼子》情节引热议:影视剧该如何尊重历史

2015年05月20日 07:35   来源:红网   程世杰

  手撕鬼子、时空穿越、石头砸飞机……抗日神剧的奇葩桥段已经让我们见怪不怪了。但是,神剧编剧会这样轻易放过你么?正在播映的抗日剧《一起打鬼子》因其“裤裆里掏出手榴弹”等大尺度情节引发网络热议。(5月18日观察者网)

  这年头,没有几个限制级的情节,还真不敢妄称自己是抗日神剧,即使是见识过手撕鬼子、子弹拐弯等桥段的我们,再次领略到“裤裆里掏出手榴弹”的情节还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抗战剧成了情色表演的舞台,而真实的历史则湮没在观众的口水当中,成为了低俗喜剧的无辜牺牲品,影视剧应该如何尊重历史呢?

  看过太多的神剧,态度也由最初的调侃和吐槽变成了如今的愤懑和不满,抗日神剧不是历史剧,却是披着抗战历史的伪善外衣,浮夸的台词、弱智的剧情、粗劣的制作和包装都是他们赚取眼球的营销方式。唯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槽点和情节略有不同罢了,但是最终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一样的让人不敢恭维,抛却抗战的历史大背景,神剧里演绎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情爱、武侠、偶像、谍战、厚黑学元素应有尽有。这时,抗战的历史只是噱头,娱乐化的情节和乱战才是主要卖点,出现“裤裆藏雷”的情节倒也不足为怪了。

  除了无脑的虚化和虚构,历史观的混乱和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也是抗日神剧屡遭诟病的诱因,当“太君”们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普通话,然后开着捷达,拿着AK47,杀掉了你9岁的爷爷,然后对你说:阎王让你五更死,谁敢留你到三更?最后在八百里外被一枪干掉,也真是难为他们了。既要忙着打鬼子又要忙着侮辱观众的智商,这种面具化、形象化的产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起到团结同胞、鼓舞民族自信心的作用,但近年来的“神剧”较之前者有过之无不及,显得过于夸张和矫揉造作,用一系列的虚构的情节来自我意淫,在满足虚无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同时,是否能获得应有的快感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影视剧可以是历史的叙述者,但历史具有厚重感,不是用来娱乐的情景剧,更不是可以随便拿来挪揄和调侃的工具。抗战剧有着先天的审批优势,当人们把它当做搞笑剧来看的时候,被娱乐的不仅仅是影视剧本身,连同背后的历史都一同被丢进了垃圾桶。在充满的荒谬和炒作的包装下,你还能看到历史的真相吗?剧情可以虚构,事实不能罔顾,尊重最基本的历史史实,应该是类似题材的影视剧最基本的底线和价值共识。

  人们常说,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但是娱乐也不能以牺牲历史观为代价,任何通过淡化和误化历史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高大”都显得尤为愚蠢和无知。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