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网络上流传了一份福建省多个县申请“撤县改市”的名单,其中,福州将撤3县增2市1区。对于此事,福建省民政厅表示并不知情。(5月7日《东南快报》)
其实,热衷于“撤县改市”的何止福建一地。点开很多县政府的网站,都可以看到一个关键词:“撤县改市”。《法治周末》今年4月15日的消息说:全国目前有165个县申请“撤县改市” ,报国务院排队待批。一时间,“撤县改市”仿佛成了改变命运的灵丹妙药,振兴经济的“强心剂”,引得众人盲目推崇,想方设法积极跟进。
不可否认,“撤县改市”不仅实现了老百姓的“市民梦”,提升了区域形象,还可以在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扶持资金、建设用地指标等诸多方面有许多政策利好,可有效地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但“撤县改市”是要受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硬件条件的限制,它绝不是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的盲目扩张,更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90年代,我国开展的“县改市”运动,一些不具备条件、不该改的县改市了,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的洪江市、津市等县改市后,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增长了,而是落后了,为此,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停止了大规模的“县改市”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撤县改市”就能改变命运是个伪命题。“撤县改市”必须着眼实际,科学考评,成熟一个改一个,一哄而上想改就改,人为地造城,那遭到经济运行规律的惩罚就为时不远了。(艾才国)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