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治理运营商“恶意扣费”先保障用户知情权

2015年05月07日 07:34   来源:广州日报   敬一山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2015年电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会。会议明确严控电信用户申诉率,严厉打击不明扣费,对“恶意扣费”零容忍。

  “恶意扣费”早已是老问题,有关部门的治理表态,也是老生常谈。以至于有网友听到零容忍的消息,只是“呵呵”一声。这当然不是否认相关部门的决心,但我们也得正视这样的现实——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但“恶意扣费”的现象并未根除,甚至还有升级换代的迹象。

  早先的“恶意扣费”,往往是运营商自身的问题,比如给用户设置“消费陷阱”,推出一些有偿服务,未和用户解释沟通清楚就打包收费,或者用户不回复特定短信,就被视为接受套餐等。近两年,“恶意扣费”的情形更趋复杂,直接的“黑手”是一些手机软件,这些软件有的可能是用户不小心装的,有的是手机预装的,而这些软件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到底有没有关系,用户很难判断,所以经常明知被扣费也只能自认倒霉。

  不同情形下的“恶意扣费”,也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用户经常处于稀里糊涂的状态,知道自己被乱扣费、也清楚扣在哪的,去找运营商理论一番,往往还能将乱扣的费讨回来,但更多人压根儿不知道被扣在哪。尤其是现在APP等软件越装越多,有的手机一买来里面就预装了第三方程序,一旦被莫名其妙扣费,用户根本搞不清该找谁维权。此前,有电信运营商曾大度地表示,用户如果被“恶意软件”扣费,可以全部退还。可好多技术盲的用户,连什么属于“恶意软件”都分不清,维权也就无从谈起。

  这种稀里糊涂的状态,一方面可能是运营商有意为之,以方便浑水摸鱼;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移动网络发展太快,监管和法规还难以及时全覆盖,比如手机预装软件的问题,背后牵扯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应用软件提供商、渠道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预装“恶意软件”,埋下“恶意扣费”的隐患。

  要做到对“恶意扣费”零容忍,首先要做的就是终结这种糊涂状态,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比如,任何收费项目,运营商要确保用户是知情后主动购买,而不能先替用户做决定,接不到抗议就坦然扣费。再如预装软件的问题,2013年,工信部曾出过一个“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禁止在移动智能终端安装一些特殊性质的软件,包括“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等。但上述通知最后执行的怎样?从现实来看可能不乐观。

  “恶意扣费”久治不愈,原因不是相关部门没决心,需要问的是,过去那些通知、规定的可操作性怎样,对违规的企业能不能处罚,以及谁去执法、执法的标准是什么?对“恶意扣费”零容忍,当下最需要的正是这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监管细则。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用环保知情权推进环保治理    2014年12月03日
  • ·扣你没商量(图)    2013年07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