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点翠,事关头面

2015年04月27日 07:11   来源:钱江晚报   魏英杰

  近日网上为一副京剧表演使用的“点翠头面”,简直吵翻了天。据《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起因是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刘桂娟在微博上晒图,称她所戴的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就要花费12万元,现在40万元也买不到,是用“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加工而成。

  这番话惹恼不少网友,有人指责拔活鸟羽毛过于残忍,也有人指责她炫富。有人愤怒地谴责:“为什么有人,为了演出头饰,不惜活活一根根,拔掉它们的羽毛,是一根根啊……我好像看到翠鸟姑娘,在泣血惨叫。”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究竟什么是点翠头面,它又是怎么制作而成的,现在的制作工艺又是如何?

  如果不是这一场争论,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点翠头面。其实,看过戏剧的人应该见过这些传统饰物。头面指的是演员戴在头上的饰物,而点翠则是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活的翠鸟羽毛,因其色彩鲜艳而永不退色,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过,由于翠羽取之不易,点翠饰品历来都是奢侈之物。据介绍,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饰物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到清代更是成为宫廷后妃的时尚穿戴。

  那么,点翠使用的羽毛是硬生生从翠鸟身上拔取的吗?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翠鸟羽毛拔下来后只有死路一条,或者制作成标本。应该说,难免有人这么干过,毕竟一“拔”了之更省事。但也有专业书籍介绍称,翠羽的获取是“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拔”和“剪”一字之差,对事实而言,却是截然不同。

  点翠使用的是哪种翠鸟,是否属于重点保护鸟类,也是一个问题。翠鸟原本是国内常见的鸟类,在古人诗歌中不乏相关描述。如今,同样是翠鸟,既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蓝耳翠鸟、鹳嘴翠鸟,也有分布广泛的普通翠鸟。据报道,去年10月广东警方截获约6万只、计1吨重的鸟类死体,其中多为翠鸟。由于不是国家珍稀动物,相关人员只受到行政处罚。无论猎捕何种鸟类,在今天都不应鼓励,不过也要看到,在法律规定中,不同行为的后果还是有所区别的。

  何况刘桂娟也说,她这副点翠头面是十几年前剧团置办的。有人撰文称,早在宋朝就曾因“伤生”和奢侈等缘故而禁过“铺翠”。不过,国内动物保护主义的思潮,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记得数年前,报上谈到动物福利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表示不屑,不理解何为动物的权利。这几年来,为广西某地该不该举办“狗肉节”,各方人士也是闹得不可开交。可见,看待问题时,不能简单地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过去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点翠作为一种工艺美术,早就已经没落了。介绍称,盛极一时的点翠工场在上世纪30年代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此前后,仿点翠工艺成为替代手段,如用孔雀羽毛、染色鹅毛代替翠羽,又如用点绸、烤蓝等工艺制作点翠饰品,此外民国时期还有用进口蓝色粗纹纸作为替代品的做法。据介绍,现在会做点翠的师傅“全国也没几个”。可以肯定,随着技术工艺发展,替代方法越来越多,真正使用传统点翠手法制作饰品的必然少之又少。

  这不免让人疑问:在这场争论中,究竟有多少人关心事实真相,而不仅是因为不满当事人的傲娇态度?有人批评刘桂娟“不虚心”、“不低调”,而面对网友批评,刘桂娟则针锋相对地指责对方是“五毛”。看上去,这更像是一场无关“点翠”(技艺),而只是事关“头面”(脸面)的网络口水战。在微博等公共舆论场,有些人在乎的并不是事实,而是能否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从中获取道德优越感。也因如此,不管什么讨论,最终往往都会沦为意气之争。这也是这场争论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方。

  却不知,倘若当事人发微博时换种口气,是否很多人感慨的不是翠鸟的命运,而是传统技艺的消失?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