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马关县人王玉琼是当地知名的“慈善妈妈”。最近,王玉琼曾经的得力助手赵春雷举报称,王玉琼借慈善名义敛财。据了解,王玉琼因筹建敬老院,从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声称壹基金向其捐助1500万元,又从政府手中获得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然而,敬老院至今都没开工,有关投资一事目前被壹基金证实造假。“慈善妈妈”光环的背后,疑点重重(3月26日《京华时报》)。
类似“慈善妈妈”遭遇质疑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拉低了个人慈善的信任度。无论是对官方慈善机构的质疑,还是对个人慈善的不信任,归根结底都缘于慈善的不透明,缺少信息公开和账目公示的暗箱操作为慈善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也疏远了民众与慈善的关系。
近年来,虽然我们的慈善机构和慈善人士都在向慈善透明化的方向努力,但有碍于机制、习惯等因素,慈善透明化的进程比较缓慢。“慈善妈妈”是在利用慈善敛财,还是在进行慈善产业化的尝试,恐怕是众说纷纭。这种慈善工作信息的不透明,往往令人对慈善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导致对慈善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意愿下降,这也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步的桎梏。
那么,如何才能打消这些关于慈善的黑幕疑虑,让慈善机构和慈善人士重新被民众所信赖呢?在制度约束下实现账务公开,打造透明化运作,对于官方慈善机构和个人慈善都是化解危机、赢回信任的最好办法。所以,慈善透明化恐怕是当前的唯一出路。当慈善工作的账本能够公开示人,每一笔慈善捐款的去向都十分清晰时,笔者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慈善事业出钱出力。换言之,慈善事业只有赢得了民众的充分信任,才能得到普遍的支持,取得更大的发展,最终令更多需要慈善帮助的人受惠。在这方面,慈善透明化已是国际潮流,世界上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帮助我们在慈善透明化进程中少走弯路。
回到“慈善妈妈”事件,王玉琼之所以被质疑举报,除了其慈善工作的透明度不够,个人慈善的规范欠缺也是原因之一。缺少信息公开,缺乏监管约束,个人慈善全凭个人意志在管理运营,难免容易堕入敛财怪圈或遭受各种非议。如果能有完善的制度来对个人慈善进行约束、管理和督查,个人慈善一定能在制度护卫下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总之,对于一项需要民众的信任来支撑的事业而言,失信将是慈善事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早日实现慈善透明化,重新赢回公众的信任,已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