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挂科罚跑步,幽默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2015年03月26日 06:57   来源:红网   宋祖礼

  近日,在武科大黄家湖校区一操场上,30余名学生正气喘吁吁地跑着,另一边,几位学生正数着圈数。这是武科大某院系针对挂科学生采取的一项惩罚,一挂科学生被罚跑后直呼永不挂科。(3月25日《长江商报》)

  为了让自制力较差的孩童努力攻读,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家长或老师多愿意采用“打板子”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今同样的剧情在大学校园里上演,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大人”被罚板子,实在是一件值得莞尔的事情。

  相比较于小学生身体及情感的易于受到伤害,对大学生的轻微体罚,其实更为实效。操场跑步不是当众打耳光,同学间的监督也不至于横眉冷对,将这样一种留足了人情余地,甚至不乏幽默感的惩罚施加给一些“老大难”学生,及时敲打而不伤人自尊,怎么看都是一举多得。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校园集中了数量相当的年轻人,大学生数量的上升也增加了校园管理的难度。随之而来的教育压力更在于,该如何约束和引导这批心智已然成熟但社会阅历尚浅的成年人。毕竟,他们的成长将成为不久之后的发展资源,而他们的堕落也会直接导致四年之后的社会负担。而与此相对应的现实却是,生活懒散、学业松懈的教育氛围,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另类“风景”。

  在此前提下,教育者能否采用一些同样堪称“另类”的手段跟学生幽默一把,开开涮的同时扯扯耳朵呢?与形式主义的补考甚至动辄罚款相比,用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来解决问题似乎显得富于生趣而易见成效。所谓罚跑步,在代入了大学的宽松氛围之后,其实更接近于别样语境的师生对话。犯错是有成本的,考试不能通过是要被罚的,越是成年人越是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动脑就挥汗”与其耳提面命却无用,不如一“跑”了之做提醒。

  相比较于往日的动辄得咎,其实如今的舆论环境对于高校教育已是相对宽松。其间的鄙夷之声,一方面是出于对高校学生的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对教育者滥用体罚应付了事的隐忧。换句话说,罚跑步可以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现象而存在,但却不可对之依赖照抄。对于时下的年轻人而言,教育手段一旦变得重复以致俗套,便多半会遭遇排斥进而流于无用。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就应该采用新对策新手段,随着潮流文化的快速更迭,高校教育者所要面对的学生问题也将“花样翻新”,此时教育者如果不能够灵活变通,恐怕很难应对这群高智商、高情商的大“顽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