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分身

2015年03月23日 08:10   来源:中国网   邓海建

  3月20日,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学生打砸学校。该学校学生表示,3月8日,新校区开学,由于食堂设施未完工,学生们打饭只能排成一条长队。18日起,有学生陆续出现呕吐腹泻、四肢乏力等症状,传闻称有上百名同学因腹泻住院。校方称,住院治疗的学生共44名。(3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

  这几年,大江南北,学生“因菜起义”的故事,并不鲜见。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不是开端,自然也不会是终结。新校区,管理不得力,配套跟不上,被子拇指厚,吃饭排长队,饭菜不安全,救护车成了学校的“常客”……于是群情激奋下,破窗效应催生了“乌合之众”。

  校方的说法天然“很官方”,说是少数学生挑起事端。只是,“事端”从何而来呢?据说地方部门已经成立调查组,相信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不过,其间有个细节,还是值得警惕:学生们排队打饭,简直比春运抢火车票还难,促使排队者情绪激化、甚至崩溃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按照学校的作息安排,午餐也只有35分钟。于是,“有的同学排着队就哭了出来。”

  为什么午餐时间只有35分钟?为什么过了这个35分钟学生连饭都不许吃?

  答案很简单:今年1月,普定县政府与河北衡水中学签订协议书,河北衡水中学委派管理团队和县人民政府指定的管理团队开展合作办学。但凡熟悉点中国基础教育基本情况的,估计没有不知道“衡水中学”四字。这所“高考梦工厂”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的一个“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概,引发不少人对教育模式的反思。“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晨跑人手一本书或一张卷子,只为在停下来休整或等待之时,看课文背单词。”正如崔永元所言,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就算挤进城市,如何能大路朝天?

  “存在即合理。”这是衡水模式最为铿锵的理由。但这样的“存在”,因应的无非是三重悖谬的现实:一是素质教育“英雄气短”,不是“缺钙”,就是“缺心眼”。应试的王道,契合教育政绩的霸道偏好。二是诸多教育改革被权力贪腐“玩坏了”,譬如自主招生等。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回到分数的老路上,周而复始下来,恨不得全国一张卷子。这是最坏的、似乎又是最好的选择。三是拼爹等潜规则横行,创业创意之路并不好走。农村孩子除了分数还有更好选择吗?代际固化、阶层板结,哪怕是涸泽而渔,拼分数总比自闭于底层社会稍稍合理些。

  只是,一套健全的社会秩序、一种健康的教育环境,还需要这种模式发扬光大吗?或者问得更直接一些:衡水模式从地方走向“全国”,这种模式输出究竟意味着进步还是退步?前几日,中青舆情监测室通过监测的舆情信息分析认为,七成网友不认可衡水中学模式,认为其通过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的手段,已经成为一座“高考工厂”。也许,可怕的并不是一所急功近利的中学,而是这种炼狱取向的教育模式,竟然以可复制的荣耀“光照”全国。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