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军事文艺作品被娱乐化?

2015年03月23日 07:22   来源:红网   知风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军事题材文艺作品立意不高,脂粉气掩盖了硝烟味,血性阳刚变成了娘娘腔;有的影视作品女军人描眉画红,男军人耍酷装帅,脱离实际、违背常识、肆意拔高、盲目神化;有些作品连军队起码的编制、序列沿革、战争史料等基本功课都没有做好;有些作品追逐“美流”、“韩流”、“日流”,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新生代官兵的人生价值判断。这些言行“雌化”、心智“童化”的作品,怎能培养战士的虎狼之气、铁血情怀?(3月22日《中国军报》)

  尽管这是站在军事题材的角度看文艺作品,但其中的诸多问题,又何尝不是当前不少文艺作品的通病?而这些“通病”已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相关评论认为,军事文艺作品被娱乐化,是因为“一些创作者缺乏深入了解强军兴军的火热实践,缺乏对基层官兵的了解,闭门造车”。其实,即使包括创作者在内的,人们对于普遍的社会现实的感受,在有些文艺作品中也没有得到真实的展示。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因出于对市场的迎合和商业目的,才出现了“脱离实际、违背常识、肆意拔高、盲目神化”的胡编乱造。不仅军事题材如此,其他领域也不例外。

  从广义上说,文艺作品被娱乐化,其中存在经济发展、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后的必然。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但是,娱乐化如果失去艺术精神和格调,对文艺本身及其社会效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就像有些影视作品中,女军人描眉画红,男军人耍酷装帅,就明显脱离实际、违背常识,把军事题材混同于也已经走形的社会题材。这种肆意拔高、盲目神化的轻浮,在娱乐化中失掉了精神和格调,更是对军人的形象和价值观的损害。

  因此,如何看待军事文艺作品被娱乐化,既涉及文化艺术领域在市场经济下的浮躁表现,也有关意识形态领域的审美趋向。当下文艺作品暴露出的普遍肤浅现象,不仅是创作上的惰性,而且还包括对某些社会现实的回避。即使以彰显真善美为主题,也往往用假大空的表现手法。更多的则是宁可让观众“为古人落泪”,也不敢反映真实的社会现状。这不但让有些军事文艺作品出现了女靠描眉画红,男靠耍酷帅的“脂粉气”和“娘娘腔”,而且连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也让观众大呼“不过瘾”。

  对于军事文艺作品被娱乐化,首先要从总体上澄清“娱乐至死”这潭浑水。显然,军事文艺作品被娱乐化,既涉及艺术精神和娱乐化的统一,也关系到艺术精神与商业化的兼顾。而当有些军事题材文艺作品中,脂粉气掩盖了硝烟味,血性阳刚变成了娘娘腔,只是满足了娱乐和商业的需求,是“眼球经济”下的急功近利。但是,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娱乐和快感不是艺术的本真。特别是军事文艺作品,更要求文艺要在娱乐中提供更好的艺术精神,真正体现军事文艺的现实责任。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