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庄友谊北大街11处公交站台出现了“爱心零钱罐”,里面是志愿者放满的1元零钱,是为了方便没带零钱的市民乘车急用的。他们希望市民在自觉取用时,也要把多余的零钱投放进去,以便循环利用。可是,“爱心零钱罐”多次不翼而飞,这边补充好,那边就丢了。
“爱心零钱罐”是为了化解市民没带零钱的尴尬,可不小心却让爱心尴尬了一下。零钱罐里的爱心可以帮市民一把,拿走1元钱乘车,以后补回去就好。可零钱有限,需求无限,拿钱的多,放钱的少,甚至有人连钱带罐一锅端。这样一来,往零钱罐里放多少爱心都不够。
日渐觉醒的市民愿意关注公益,并选择从身边小事做起,“爱心零钱罐”就是这种社会自我组织的微公益。它用自己的尴尬告诉市民,个人爱心汇聚的公共资源,必须按照现代公益的方式设置,才能让爱心传递下去。反之,可能就会昙花一现。
譬如,“爱心零钱罐”是为了救急,可公交站台没人看着,流浪汉、小偷和贪小便宜的市民都可以拿走钱。爱心是为乘客救急,结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揩油。有人说,咱增添监督措施不就行了?别忘了,公益运行需要成本,“爱心零钱罐”本身成本不高,但安监控和派人盯的花费,要远超这份爱心,可谓得不偿失。这也是“爱心零钱罐”公益活动的先天不足,就是运行成本比爱心传递高太多了,初衷虽好,难以持续。
事先忽略的有两点。一是志愿者对个别市民的素质有些太乐观了。只有让零钱罐里的每1元都物尽其用,才能降低爱心的成本,让其持续下去。志愿者把美食放到饕餮面前,是爱心大冒险,爱心不被挥霍是侥幸,存钱罐丢了才符合现实。其次,公益不是单向的,需要市民有所回报。“爱心零钱罐”完全靠市民自觉,一两位不遵守规则的市民,就足以把爱心扼杀。
“爱心零钱罐”的遭遇说明公共服务和公益慈善都必须升级换代。比如,在公交站台设立兑零机器,可以与站台附近的商家合作免费兑零,或把“爱心零钱罐”安置在有监控的站台。还可以升级投币箱和刷卡机,市民乘车时可以“刷手机”。总之,零钱罐里只是爱心种子,它的成长需要社会细心呵护,甚至换一种生长方式,才能结出现代公益的果实。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