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谁该对小孩子的腐败行为负责

2015年03月14日 07:17   来源:红网   慕毅飞

  全国两会期间,作家二月河应农业部之邀,做了一个演讲,题为《文化发展与反腐败的一点思考》。二月河在演讲中表示,当下的腐败已经蔓延至多个社会层面,“是很大的挑战”。他说,腐败甚至渗透到一些地方的小学和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小朋友和老师说,阿姨,我爸在煤电公司工作,你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说一声。在小学阶段,一些小学生晋升班干部享受特权,可以免交作业。”(3月12日《新京报》)

  二月河讲的早就不是新鲜事,只是赶在两会期间重提,特别引人注意而已。“妈妈,我想当班长。”“爸爸,买点小礼物吧,我要拉选票。”这样的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但是孩子为了当上班干部去拉票到底做了哪些事儿?恐怕让人大跌眼镜:9岁的孩子为了评上优秀干部,偷偷向老师打“小报告”,出卖同桌好友,让对方失去参评机会;不到10岁的女生,为了当上班干部,央求妈妈给班主任送礼;为了在作文比赛中取胜,给竞选学习委员增加胜算,请老爸代写竞赛作文;为了竞选中队长,给同学送购物卡,结果被同学举报……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怎么就知道用腐败的手段来取悦老师、讨好同学,谁该对他们的腐败行为负责……这才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但当今不争的事实是,有不少幼儿园的老师在关注孩子的父母就业情况,有些小学生的面试题竟然是你的父母能为学校做什么贡献,有些学校的小升初分班是会将孩子家庭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在这样的校园长大,再小的孩子怕也清纯不了。学校应该对孩子的腐败行为负责。

  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家长,稍有权力在手,若听老师说要办个活动,很有可能会蹦出来说:活动场地、服装道具、横幅、饮料等等我都包了。老师就会很高兴的表扬这个学生为学校和班级做出的“贡献”。等到下一次活动,就会有另一个家长蹦出来……家长高调,子女吃香。有了这样的家长,孩子什么样的腐败还能不会?家庭更该对孩子的腐败行为负责。

  我是当了祖辈的人,回想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时代,就不曾有过这样的腐败意识,因为我的父母亲就根本没法给我的幼儿园和小学办什么事;我女儿已经当了父母,她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似乎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腐败行为,因为我就没替她的幼儿园和小学办过什么事。当然,说有容易说无难,但那时的孩子纵然有腐败行为,也肯定是个别现象。如今的学校和家庭,怎么就如此普遍地学会拿孩子当砝码了呢?学校想从孩子身上得到好处,家庭想给孩子带去好处,结果,从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孩子就得不到一丁点的好处。尤其是人们都在普遍痛恨腐败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孩子身上表现的腐败行为更让人忧心的呢?

  学校和家庭都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孩子来到世间时都是一张洁白的纸,你可以拿它绘就精美的画,谱就动听的曲,写就优美的诗,但也可以弄成一幅丑陋不堪的涂鸦。看它落到什么人的手里,挥洒上什么样的笔墨。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程慕阳能被抓回来吗?    2015年05月04日
  • ·依法反腐才能长治久安    2014年09月02日
  • ·班干部免交作业恐非腐败行为    2015年03月13日
  • ·反腐与正常福利不应混淆    2014年09月12日
  • ·设廉洁年金要有细化准则配套    2013年10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